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走近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省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与设计创新教师团队、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教学教师团队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及配套数字化制造教师团队入选其中。
今天,江西日报推出特别报道,走近这4个教师团队,感受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勇攀教学科研创新高峰的拼搏精神与使命担当。
瓷中尽显育人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芳
近几年来,喜欢景德镇的人们发现,这个城市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多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多了,国际国内艺术大咖通过景德镇陶瓷大学与这座城市友好互动,千年瓷都更国际化、更有文艺范,散发出新的魅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与设计创新教师团队的努力。
对于团队的带头人吕品昌来说,此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似乎在预料之中,因为荣誉的背后,是长远的规划和持续的能量积蓄,更是“思路决定出路”的具体体现。

▲吕品昌(左三)指导学生创作雕像《黄文秀》。
作为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高校,景德镇陶瓷大学成就了一批在全国陶瓷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有影响的学者。但有段时间,学校在学科内涵建设、服务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上没有跟上时代步伐,逐渐式微。
“多年来,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优势一直都在,需要把优势聚集、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力。”2020年9月,吕品昌开始对传统优势专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优化学科结构,集结学校美术与设计领域有成就的老师和在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组成团队,目标只有一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振兴陶瓷文化,服务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
学术研究离开生长的土地就没有成长的根基。团队回归初心,深深扎根本土,围绕陶瓷特色构建新型学科架构。在团队成员心中,有这样一个共识:“中国是陶瓷母邦,陶瓷,中国应该最有话语权。”如何抓住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扮演好城市的文化象征和知识创新中枢的角色,肩负起引领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是团队当前考虑最多的。
眼下,团队正在紧张筹备11月在学校举办的“瓷的旅程” 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这个由团队创立的艺术展,填补了中国成为陶瓷大国无竞赛性学术平台的空白,打造了一个能够与“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相互辉映、互为补充的对外交流新平台。
团队成立短短3年间,承办了30次具有影响力的展览和论坛;合作举办了六届CHINA·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承担了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融合与创新”高峰论坛,引领了中国陶瓷艺术创新创作和理论研究。不但积极推动高水平中外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团队还牵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等处举办了一系列陶瓷艺术作品展和研讨会。
团队成员都是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盛名的名家、大家。但只要站上讲台,他们就只有一个身份——人民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对本科生,团队教师们融合不同科目优长,紧跟陶瓷产业发展所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能力;对研究生,则用“艺匠合一”的理念,力争把研究生培养成将来工艺美术领域的大师。团队教师们创作的诸多点亮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如吕品昌领衔创作的建党百年主题雕塑工程《信仰》和《黄文秀像》《焦裕禄像》《方志敏像》等,都成为学生身边最鲜活的思政案例。
原文链接:http://www.jxxw.com.cn/content_html/html/55/p/pc/2023/09/129550378.html
上一篇:【人民日报】“陶院现象”一一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教育成就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幕
下一篇:【江西新闻】瓷中尽显育人心——记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与设计创新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