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我校首届“十佳自强大学生”揭晓
时间:2007-07-14  点击:[]  作者:  来源:

经过网络投票、学生代表及评审委员会的评选,7月13日我校首届“十佳自强大学生”揭晓。他们是:工商学院汪曼(女),科技艺术学院杨丽帆(女),设计艺术学院陈冰雪(女),研究生李海林(男),热工系郑绪海(男),机电学院冯娥香(女),工商学院付经鹏(男),信息学院周伟(男),设计艺术学院周彩云(女),社科系陈亚伟(男)。

 

本次评选活动具体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负责,在我校尚属首次,尤其是网络平台的运用使学生的参与面大大提高。从4月份以来,该项活动成为学风建设的亮点,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次评选工作综合了网络投票、学生代表打分和专家的评审。评选三个环节互不影响,评选出的10名当选学生充分展示了我校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形象,他们用自强自立的典型事迹引导和激励了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按照工作安排,本次活动将持续到今年10月份。学工部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利用暑期时间组织拍摄全面反映“十佳自强大学生”的DV短片,对 “十佳自强大学生”20名候选人事迹材料进行整理、编印,力求让他们的典型事迹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深入广大学生心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学工部教育科)

 

附件:十佳自强大学生的主要事迹

汪 曼,女,工商学院04级工管2班学生,中共党员,19871月出生。三年大学生活,她从未间断过每天6点起床,然后跑步、读英语、上自习直到晚上10点。她每个月的所有开支控制在120元钱之内,就是这样一个每餐饭不超过1元钱的女孩,入学后获得一等奖学金4次,国家助学金1次,凭着她自己的勤奋,入学后,她荣获了“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大学生”等称号并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江西省三等奖。

杨丽帆,女,科技艺术学院外语系05级英语3班学生,共青团员,19845月出生。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五岁那年,由于一次意外摔坏了小脑,从此便与轮椅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两年来的求学生涯中她一直坚信着一个信念:虽然在身体上我不如别人,但是在学习上我可以和他人一样,甚至比他人做的更好。“工夫不负有心人”,从大一至今,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获得欧神诺国家奖学金。如今的她身体上时常还会经受病痛的折磨,生活上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她从不气馁。因为她明白,困难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她深信,经过困难的磨练她会变得更加坚强,她希望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陈冰雪,女,设计艺术学院 04级陶设5班,中共党员,19823月出生。她有着一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高考结束她便去做服务员,每天14小时的工作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但她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一个假期,只为给自己筹集学费。大学里,她仍旧靠打工赚取生活费,不同的是她是在用知识成就着自己,做家教、画瓷器,从大二起就可以自理生活费。她是贫困的更是充满爱心的,平日里她将毕业生的陶艺作品都收集起来,放假途经北京时再卖掉,却将这些钱资助给更贫困的学生。她就是用这颗火热的心,成就着自己,感染着他人。

李海林,男,信息学院06级计算机研究生,中共党员,19829月出生。他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的早逝使生活条件变得更加困难,但激起了他对人生的另一种意义的追求。读本期间,他多次获得奖学金并积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荣获“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他以总分425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研究生。在读研究生期间,他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很多计算机优秀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其中七篇被核心期刊录用。

郑绪海,男,热工系04级热工2班,中共党员,19862月出生。他来自于国家贫困县——湖北房县,却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任先锋团队副队长,现为热工系学生会副主席。因为家中经济条件较差,在校期间他一直通过做多份兼职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连续做过10多份工作,成为了勤俭自学的典范。他成功地策划了热工系及全院的多项活动,更另人佩服的是他曾救助过一名离家出走至景德镇的湖北籍小女孩。在校的种种突出表现使他获得了“三好学生”,“社团工作先进个人”,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冯娥香,女,机电学院04级自动化2班,共青团员,19841月出生。家庭的贫困使她较早地理解了生活的艰辛。由于家里贫困,冯娥香很小就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职责,七岁便能洗衣做饭,九岁才开始上学。她的求学路特别艰辛,从中学开始便半工半读,做过洗碗工、服务生,靠收集饮料瓶换取零用钱。在大学的三年里她从未一起和家人过春节,为了能给自己筹备学费,她做过家教、营业员,总是到处奔波。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学习方面她仍不甘人后,多次获得奖学金。她知道唯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她在无悔的耕耘着、追求着。

付经鹏,男,工商学院05级国贸2班,共青团员,19865月出生。他出生在贫困落后的偏僻山村,在坚强地面对 98洪水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苦境后又顽强地克服了父亲的突然病逝带来的沉重精神打击,并勇敢地与落后山村里歧视、抵制教育的世俗观念作斗争,在家乡村民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他毅然走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成为了小山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求学过程中,他一边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一边争分夺秒的学习,而每逢“五一” 、“十一”,他总是要放弃休假,在田间打理农务。困难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让他变的更加刻苦,在大学里他曾多次荣获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等称号。

周伟,男,信息学院05计科1班,共青团员,19876月出生。曾经,在高考前一个星期父亲病重入院治疗;曾经,在校读书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而今,他知道失去父亲就味着一切都要靠自己。在坚定自己信念的同时,他刻苦努力获得了多项荣誉,积极融入到班级和社团活动中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在校内卖过报纸、快餐,打扫过教室;在校外,做过家教,在圣罗帝景房地产公司做过兼职。“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是有一种精神永远陪伴着他,那就是接受生活的磨砺,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周彩云,女,设计艺术学院 04级雕塑1班,中共党员,198311月出生。她的求学路可谓是历尽艰辛和坎坷。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她,由于经济困难,曾在1999年初中毕业后,忍痛放弃了学业。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为了能继续自己的求学路,她主动外出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经过近五年的艰苦拼搏,在2004年,她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大学校园,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里,她仍保持着勤俭自立的作风,通过勤工助学,家教,以及在假期发放传单等形式为自己筹集学费并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多次获得了奖学金,还积极参加征文赛、演讲赛等,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的“大学生讲堂”。

陈亚伟,男,社科系05级法学1班学生,中共党员,19858月出生。2005年,他在学校为贫困学生开设的绿色通道踏入陶院学习。家庭的贫困并没有阻碍他求学的步伐,为了继续自己的学业,他利用假期外出打工赚钱交纳学费。生活的经历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让他能够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克服困难、不断进取。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还广泛阅读了大量书籍,曾多次获得“学习标兵”等称号,2006年获得“欧神诺·特地”自强奖学金。

上一篇:环境保护协会前往江苏如皋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下一篇:工商学院赴新干县七琴镇社会实践队一日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