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媒体陶大
【中国江西网】景德镇陶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到西安探寻"丝绸之路"的往昔辉煌
时间:2018-07-19  点击:[]  作者:  来源:教育频道

中国江西网讯“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路文化”,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努力践行“四大丝绸之路”发展理念,树立优秀的丝路青年形象。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暑期实践队远赴西安探寻“丝路精神”,进行学习和文化交流。

7月11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之行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西安(古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整个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而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历史基因,这种交流的渴望,包容的心态都能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找到物质的寄托。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物近距离地感受“丝路精神”。这是社会实践队选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初衷。

7月11日早晨,实践队队员们在蒙蒙细雨中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漫长的排队等待中,队员们的期待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退,相反,伴随着博物馆的浓重文化氛围,实践队队员们在排队的过程中讨论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为进馆后的学习做准备。足足等待了四个小时,队员们拿到了期待许久的门票。

实践队队员们在观看“丝绸之路”起源的影片中,充分了解到了“瓦当”的历史,“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它起源于中原,经过“丝绸之路”逐渐传播至其他地方,是集绘画、工艺和雕刻等艺术于一身,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在第二展馆的壁画上,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丝绸之路”真正的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陕西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联络有报复匈奴之意的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十年,后逃至大宛,一年后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适逢匈奴单于死,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此行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7月12相约小雁塔

根据当地市民介绍,小雁塔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一处丝绸之路遗址,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以队员们对小雁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入小雁塔景区,大家进门时就被那一套精致的皮影所吸引,纷纷上前体验,感受皮影的魅力。皮影作为中国民间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在丝绸之路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而此次实践队来到的古都西安则是皮影戏的发源地。

循着皮影,队员们进入了一扇古门,来到了一个极具历史气息的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系满红色愿望丝带的古树。望着树上满满的愿望,队员们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对此次探寻丝路精神的愿景。并在该院落内队员们了解到由编钟演变而来的色空鼓,其空明的声音犹如宇宙之声。

在小雁塔景区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大家发现了一家清幽的店铺,与整个繁华热闹的小雁塔风景区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好奇心,大家走进了这家独特的小店。原来是一家黑茶楼呀。黑茶,光看名字相信大家是难以理解的。

直到店主给大家介绍完,大家才明白黑茶的由来,黑茶算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意外”,茶叶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商品,一个商队把几车茶叶不小心掉入了河中,眼看这么多货物就毁于一旦,大家很是不甘,于是大家决定把茶叶打捞上来晒干,看看能不能继续使用。因为打捞比较艰难,所以直到第二天才把茶叶打捞起来,烘干后,用茶水一泡,竟然有了一种独特清爽的口味。原来经过一晚上的堆积和发酵,茶叶的口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黑茶成了丝绸之路上的“红人”。

最后,队员们来到了小雁塔脚下,感受其历史古韵,它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经历了无数风云故事。由于塔内维修,队员们未能如愿登塔,小有遗憾。但是此次小雁塔之行队员们感受到了千年皮影的魅力,品味到了茶马古道上的神秘黑茶,体验到了瓦当拓片的独特艺术,对于“丝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7月13探寻“丝绸之路”之文化之旅

西安博物院以“丝绸之路”现代艺术创作展品而闻名中外,实践队队员们当然不能错过意义如此重大的文化作品。走进博物院,大家就见到了三大镇馆之宝中的唐代三彩腾空马巨大雕塑。马作奔驰状,四蹄腾空跃起,马背上坐着一个胡人童子。双臂前伸作持缰状,腰束革带,带上系囊,足蹬光头靴。表情恬淡安详,马姿雄壮威武。这说明“丝路文化”自唐代始各族往来已十分密切。

展厅中的近现代艺术家们用油画、素描等各种艺术形式展示并记录了“丝绸之路”历史的演变,从东方和西方这两种不同的角度看待“丝绸之路”的发展。对比古今这两种时空的交错,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以及“丝路文化”的精髓。

紧接着,大家来到了大雁塔,队员们听闻大雁塔的由来,都深受感触,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净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悲喜交加,便告诉寺内众僧,大家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回来的路上,实践队员们通过小卖铺老板口中得知“丝绸之路群雕”这个地方,实践队队员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午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丝绸之路群雕”。进入园内,大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整体石雕刻画出了3个长安人、3个波斯人的形象,连绵起伏、浑然一体,将丝绸之路上长达一千多年的各国商贸往来的历史高度地概括表现了出来,展示出一支西域驼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即将西行的浩大场景。

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之间文明交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当今欧亚各国应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古代“丝绸之路”所凝聚而成的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赢的基本价值。正如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不是靠强制命令一样,现代“丝绸之路”的构建也需要合作精神。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但不可能是唯一的推动国和完成国,该构想的实现需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几天的参观和学习对“丝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队员们积极的分享了彼此对“丝路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感悟到张骞三次出使西域坚持不懈、探索与爱国的精神。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襟,回顾中华民族的开放历程。无论是“瓦当”的“微不足道”,还是壁画的雄伟壮阔。一件件遗珍中无不生动地呈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体现了和平、开放、创新与文明的“丝路精神”。

原文链接:http://edu.jxnews.com.cn/system/2018/07/18/017021703.shtml

上一篇:【江西教育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召开2018年暑期研讨会
下一篇:【中国江西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实践队到上海和嘉兴接受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