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开启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大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回归育人本源,落实立德树人,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牵引。
从教育评价的功能角度来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担当与现实功能错位之间的矛盾。所谓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担当,是指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用人观这一指挥棒功能。人的素质中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优秀的品质、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卓越的创新与想象能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谐为人处世的能力等。我们要让办学活动回归“育人”本位,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当前,景德镇陶瓷大学正积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学质量评估实现由定性评价为主转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由自我主观评价为主转向以外部客观评价为主、由目标评价为主转向过程评价为主的“三个转变”,做好对生源情况、学业学情、毕业生就业与发展质量等调查分析,全过程把握学生培养质量。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质量信息反馈利用,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另外,改革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等过程评价。
教育评价的功能错位,则是指教育评价偏离科学的指挥棒功能,导致了“五唯”顽瘴痼疾的普遍化。破“五唯”只是破除教育评价不合理的“表象”,隐藏在背后的病根其实是“六化”,即评价目标的工具化、评价主体的行政化、评价内容的形式化、评价标准的单一化、评价方法的简单化、评价结果使用的功利化。
景德镇陶瓷大学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造的学术生态,回归学术初心。摒弃功利主义及“大师文化”,倡导崇实、唯实、求实的科学精神,鼓励师生崇德尚艺、务实创新,坚守学术本真,回归创新创造的初心,在潜心治学中求真知、育新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号召,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鼓励教师走进陶瓷行业、深入企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生产线上,把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服务陶瓷行业重大需求中、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再立新功。
以破“五唯”为导向,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具有创新性和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激发广大教师的学术热情和创新创造激情,攻下大课题,拿出大成果,创造新价值。当前,全校上下正在形成尊重学术、尊重人才、崇敬贡献的良好氛围,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以陶瓷为轴心的学科群建设中来,紧盯陶瓷前沿,占领学术高地,形成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
本质上来看,无论是“五唯”,还是“六化”,都是教育评价偏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异化结果,也是当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矛盾的具体表现。《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如果说“富有时代特征”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评价体系构建提出的面向新时代背景的鲜明“底色”要求,那么“彰显中国特色”则是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必须始终坚守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色”要求,“体现世界水平”是对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要发展目标的要求,是中国方案给世界教育事业发展增添的“亮色”。
当前,景德镇陶瓷大学正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底色”、坚守“本色”、增添“亮色”,不断深化育人机制、理念、方式等方面的改革,精心打造多维协同、内生驱动的“三全育人”“陶大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和“四史”教育,把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陶瓷、融入课堂,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深度融合。
此外,不断强化“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朴恕毅”校训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求学的热情,激活学生创新创造的潜能,注重以德立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涵养学生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上一篇:【节能减排周】2022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线上活动指南
下一篇:【校史广播剧】《瓷杏花开》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