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组织部公布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人选名单,组织关系隶属省委教育工委的高校共有26名同志入选。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刘晓玉被确定为全省“新时代赣鄱先锋”之“群众身边好党员”学习宣传对象。

刘晓玉,女,1974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巾帼文明岗-景德镇陶瓷大学非遗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级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学会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专家顾问、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
在景德镇这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瓷土经烈焰淬炼,升华为深厚独特的精神文化底蕴。刘晓玉教授在这传承千年的窑火映照下,精心锤炼教学与创作中的“三心”——匠心、仁心与初心,使其既彰显于陶瓷作品之中,又深深根植于青年学子心间。

匠心育人:教研创新开新路
刘晓玉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陶瓷领域深耕细作,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铸就非凡匠心。作为国家级非遗双料省级传承人,她勇于创新,构建“非遗技艺+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技艺+学术+产业”三位一体范式。首创《古陶瓷修复》获得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打造国家级双语慕课,指导学生获学科类竞赛奖二十余项,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四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四十余项,作品远赴英、日、澳等国展出,被多国机构收藏。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基金课题四项,出版专著六部,获批专利四项。她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出版省级重点教材,建成全国首个文博国际双语示范课,为陶瓷事业传承与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仁心化雨:暖意灼灼润无声
“艺者之心未暖,何以为他人添薪?”身为党员的刘晓玉以此为座右铭,以仁心化作春雨,无声润泽着每一个学生。她待学生,学生的点滴心事皆是她心头的牵挂。曾有学生因毕业设计陷入困境,她默默伸出援手,助其重燃信心。她不仅心系校内学子,还带领团队走出校园,开展公益讲座,开设“泥土上的艺术课”,完成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举办展览讲座超百场。课堂上,她不仅传授拉坯、釉彩等技艺,更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入创作。《红土映初心 百年铸英魂》《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非遗与民生发展融合下的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甃》等一系列学生的主题作品在全国赛事中获奖。

初心如磐:党建熔炉淬真金
作为全国第四批样板党支部党员,她积极践行党员的使命担当,多次深入革命老区采风,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后,精心创作《吉州燎原瓶盏组合》系列作品,该作品被纪念馆收藏并荣获一等奖。在她的带领下,由支部党员为主要成员构成的景德镇陶瓷大学非遗传承创新团队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她本人也是学校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以实际行动为团队树立标杆。


窑火千年不息,靠的是一代代人持之以恒地添柴加薪;艺心向党而铸,关键在于始终坚守匠心与初心。刘晓玉教授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实践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新时代一名党员教师的匠心、仁心与初心。
(责任编辑:刘欢 审稿:兰茜 刘欢)
上一篇:王乐莹:深耕教学科研一线,践行育人初心使命
下一篇:他,获评“全省模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