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滨,女,1969年2月生,江西兴国人,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健美操裁判,国家一级健美操项目指导员,江西省健康与体能科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实践。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获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优秀教练员称号。
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她从教33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直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她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运用形式多样的体验课堂,围绕时代主题、聚焦时政热点,深入挖掘体育思政元素和资源,实现教育内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应用,使学生们在沉浸中、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体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德育教育,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落地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学通路。
她深深地理解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本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以德立教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仪表、语言和行为上处处以良好精神风范影响、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道德的表率;对学生严慈相济,一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她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身体力行地构建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受到学生们的由衷欢迎,有这样的老师,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锐意改革,讲求实效
她多年在教学中以民族健身操舞、健美操、啦啦操等艺术体育为载体,从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等方面,促进“体”与“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体育+美育+思政”三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构建“文化引领、课堂阵地、活动推进、科研保障”的美育实施机制,融入民族舞蹈、音乐戏曲、服饰等中国元素,演绎中华文化中“好故事,好题材,好精神”,探索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实践中传播和培养美育价值的新路径;多课堂联动,构建“教、学、练、赛”一体化新样态体育课程体系,多方位赋能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她主持省级课题六项,主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两次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江西省第四届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一等奖。
热爱学生,甘于奉献

她常常利用晚间、假日等休息时间,来到新校区,融入学生之中,热心地指导和协助学生开展了许多生动、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经常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健美操、中国风舞蹈排练等专业训练,组建的第二课堂中国风健身舞队经过激烈的角逐,以融入陶瓷元素的服装和新颖的编排设计,获得全国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和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风健身操舞第一名以及多项省级一等奖。
多年来对一万余名大学生进行了爱党、爱国、爱校的大型团体操培训与展演,并通过学校新媒体传播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在2016年我校更名大学后的首届运动会上,由她任总导演的大型团体操《窑火筑梦》的表演,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为2020年第44届校运会开幕式设计和表演的千人团体操《同心追梦》,获得全国高校团体操编训成果大赛二等奖,江西省赣青团学、景德镇瓷都晚报等主流媒体转载,互联网浏览量达58万余次,点赞17万余次,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有效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课外广泛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在学习、生活、成才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平时对一些因学业、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与困惑而求助于她的学生,总会及时做好教育开导工作,成为学生乐于交流思想的良师益友。
陈滨老师始终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朴实而又甜美的梦,不断努力进取,使自己成为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刘小清 吕丽芳)
上一篇:李红:以“体”育人,践行师者风范
下一篇:詹嘉: 以教书育人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