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全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1-05-08  点击:[]  作者:  来源:

(文/纪云浪 闫博)深夜,电脑的键盘一直在敲个不停,办公室里的折叠椅是无数次通宵熬夜的归宿,白色的小黑板上写满了涂了又改的字迹。这些是艺术文博学院龙洲老师负责的教学团队备战首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时的真实写照。

龙洲的教学团队在首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教学活动创新专项奖。该教学团队的参赛课程《陶瓷鉴赏与制作》是一门公共艺术教育基础课,团队成员有外国语学院姜逸每老师(担任辅导课和翻转课助教)、艺术文博学院陈宁老师(负责慕课运营及线上答疑)、艺术文博学院刘晓玉老师(负责陶瓷制作实践指导)。

    

“我2016年来到陶大教学,《陶瓷鉴赏与制作》是我负责的第一门课,我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陶大任教近五年,我们持续完善课程内容传授形式,经过反复地打磨与实战,才获得了如今的小成绩”,当问到课程备赛的经历,主讲教师龙洲自信地说道。课程每年都会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完善内容,围绕“四课一中心”模式开展混合教学。该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展开,设有慕课、讲授课、分组辅导课、翻转课“四课”。《陶瓷鉴赏与制作》课程以增进与学生的距离为根本,以创新教学为动力,打造出一门特色鲜明、全面综合的新型陶瓷特色公共艺术通识课。

“此次参赛并没有太紧张。在反复修改及先前比赛备赛经历的基础上,压力与紧张感减少了很多。我们主要是以以赛促教,以赛助学的心态去面对它,而不为了比赛而比赛。”教学比赛是各大高校间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比赛可以了解到13个学科的创新方法、教改角度与创新形式等,从中了解各大学科的教学创新,互学互鉴。

“与专业课相比,公共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张在各学科之间建桥梁,促进知识的融合相通,培养学生广博的学习眼界与能力”。当提到课程所遇到的困难时,龙洲回忆到,在疫情期间,此课程面临着线上授课的考验,打断了线下课堂实践教学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团队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创新授课方式,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做“自己的老师”。通过线上与线下课程经验的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四课一中心”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习为中心”,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也为课程的内容、教学的表达给予了新的定义。“这次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弱点,融入了时代发展要素,我们通过课程将非专业学生引入了专业学习领域,帮助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龙洲说道。

比赛需要幕前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幕后的鼎力支持。在备赛过程中,我校教务处积极帮忙参赛教师进行参赛过程的演练,熟悉比赛过程,调整了参赛团队心态。“比赛住宿与饮食等方面的贴心安排,教务处领导的亲自带队指导,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带来的暖意”,学校的重视让幕后有了坚实的服务保障,提升了团队教师的自信,彰显着我校对教学的重视。此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比赛的获奖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在参赛拍摄课程视频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报名,积极配合,彰显着陶大学子好学向上的精神风貌。“同学们特别热忱,那种青春活力感和赤子之心,也在为团队的每一位教师注入着能量,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龙州说道。

“每一位选手都代表着江西各高校的最高教学创新水平,他们的教学都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我们会带着一种学习而不是对手的心态去参赛”。在这种心态下,龙洲的教学团队尽力将每一步都做到最好,将每一次细节都打磨到位,为江西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事业贡献了一份“陶大方案”。

(责任编辑:徐胤嫚 审稿:张小将 徐胤嫚)

上一篇:卢军羽:严谨笃学,春风化雨润无声
下一篇:刘金宝:扎实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好教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