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赖中富 图/林涵)9月3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即将成为入伍新兵的2017级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专业王磊同学,代表国旗护卫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升旗仪式上发言,一张给国旗护卫队的“归期未定,有召必回”的“请假条”令全场为之感动。这张请假条中包含着王磊对国旗护卫队队友们的不舍之情,也包含着自己将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决心。
近日,记者走进景德镇陶瓷大学国旗护卫队,感受他们为了这份崇高的责任所付出的汗水和血泪,了解背后那些有关梦想、有关青春的点滴故事。



秋高气爽,晨曦初露。“嚓嚓,嚓嚓!”清澈而又响亮的步伐声,伴着36名英姿飒爽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国旗护卫队成员,护卫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迈着矫健的步伐,沿着翠湖岸堤向旗台正步走去。他们身着橄榄色的军装、脚蹬黑亮的马靴,头顶上的徽章在霞光的映照下熠熠闪光。他们是学校朝阳下一抹神圣的橄榄绿,不用粉饰声喧,却最具吸引力;他们是一群没有军衔的士兵,用青春的岁月兑换一份激情与汗水。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旗护卫队成立于2001年,经校团委批准,于2016年正式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国旗班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国旗护卫队。17年来国旗护卫队在校团委的指导和管理下,在校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近几年来,国旗护卫队在我校取得了很多荣誉,第四十届和第四十一届校运会特别荣誉奖,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届和第二届学生组织社团宣传片大赛一等奖,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组织社团形象标示大赛一等奖及三项项单项奖等奖项。我们无论是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红旗广场跨年升旗晚会、校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6周年升旗仪式等等校级活动上,都能见到国旗护卫队的身影。
国旗护卫队是由各院(部)的36名队员、5名班长、2名队长组成的队伍。其中每一名成员都是从众多大一新生报名者中,经过严格的三轮训练层层选拔出来的。站军姿、调手型、定手臂、踢正步是每位新生训练的必经之路,走齐步需要擦裤缝,时间一长手指难免疼痛,站军姿以半小时起步,其后将时间逐渐延长,虽是新生,训练要求却不会降低。除此之外,为帮助新生纠正站姿,在背部固定特制十字架、在双肩下放扑克牌等训练手法也时常使用,每晚六点半到十一点都能在校园田径场上看到预备队员们刻苦训练的身影。
新队员培训期间,团队也会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纪录片,加强思想的认识和宣传。历时近两个月的选拔淘汰,最终只有36名新成员正式加入国旗护卫队。6:30集合,6:45举行升旗仪式,严格的时间观念是他们基本素养,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时,国旗护卫队的成员已经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旗台,没有观众,无论风雨,校园清晨里的国旗照样升起。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国旗护卫队的成员们始终坚守着自己护卫国旗的使命,严格按照规定,兢兢业业的完成每一次升降旗。每年临近暑期的时候,当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结束考试或实习离校时,国旗护卫队的成员却必须坚持到封校的最后一天,将国旗降下之后才能开始各自的暑假,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景德镇的夏天酷热难耐,三十多度的高温中,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衣衫湿透拧出汗水都是必经之事,但他们必须早早地着装整齐,穿好衬衣和外套,再系上武装带、戴好帽子,所以哪怕升降旗是在温度并不那么高的清晨和傍晚,十几分钟的仪式结束后衣服依然会被汗水浸透。寒冬天,还未亮,他们就得起床,按时到达场地。为了升旗方便,旗手们冬天也只能戴薄薄的白手套,接触到被冻了一晚的绳索和旗杆时,冰凉冷冽到刺骨,常常在结束升旗后他们的手指还是僵硬的。






爱国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国旗护卫队除了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外,还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努力做好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他们来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祭奠活动。
“国旗需要保持鲜艳崭新,每换一面新旗都需要花三到四天时间来训练,这样才能配合不同的风力和风向一次性地甩展起来,每一面国旗都有着不同的手感,比如重量和柔软度都会有差别,这会影响到抛旗那一瞬间的展旗姿态。”来自2017级动画专业的黄修民,在国旗护卫队中担任旗手。
旗杆长3.5米、重13.5公斤,且又圆又滑,国旗扛在肩上不能有丝毫抖动,行进时身体不能变形,为期一个月的选拔训练,黄修民都必须在旗杆前端系上两瓶水用以训练握杆的稳定。除了规定的训练时段外,一个星期中黄修民夜晚的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定军姿和走正步上,夜晚的红旗广场微凉,黄修民却时常扛着一杆旗杆,在这里一训练就是三个小时。选拔后如愿成为一名旗手的他并未得意懈怠,抛旗动作的训练即刻安排到夜晚加训中,“47秒准时到顶,需要升旗手和擎旗手必须配合非常到位,这就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断磨合和训练”,黄修民感慨说。如果升旗中出现错误,不管是否有观众,是否有人发现,都需要在升旗后的会议中指出,并且事后还需要写一份3000字的检讨,保证不再出现错误。
国旗班班长,2016级财管专业的刘思睿告诉记者,从2016年起,国旗护卫队逐渐担负起新生军训的任务,教官主要由大二、大三的成员担任。







黄修民就在今年的教官选拔中顺利通过,成为一名教官,带领大一新生军训。在军训教官训练的中,国旗护卫队选拔出教官的不仅要练习站队列、提拳跑步等基本项目,还要学习如何向大一新生讲解军训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学习如何做思想工作。黄修民说:“在学习过程中,学得越细就会发现很多在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点。”根据新发现,他们改进动作,使自己的动作更加标准,希望以最佳状态成为师弟师妹们的教官。为期七天的教官训练,从早上到中午的军训技能训练,到下午和晚上的学生思想工作介绍和加训,他们付出的精力需要比国旗护卫队规定的训练还要多,一天下来的教官们也是疲惫难耐,“比起真正的军人,我们的训练量要小很多。但相信通过近一年的国旗护卫队训练,我们有能力带领学生进行十几天的军训”,黄修明告诉记者。
国旗护卫队每年都有队员申请参军,仅今年就有张松、蒋金成、王磊,李火红四名队员自愿报名参军。王磊今年20岁,云南曲靖人,是2017级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9月,他将跟随队伍前往我国中部战区,入伍成为一名空军。

从大一加入国旗护卫队至今,王磊始终保持着那份对国旗的热爱,“我爷爷五十年代加入民兵队成为一名机枪手,我爸爸九十年代初入伍服役于二炮部队,受此影响,我从小就有军人情结,也始终保持着这份热情,能通过如此方式亲身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得知被景德镇陶瓷大学录取时的王磊,怀着对军人梦想的憧憬,特地在网上查找关于我校国旗护卫队的信息,踏入校园后如愿报名参加国旗护卫队并顺利通过层层考验成为其中一员。今谈及他对参军的这一决定的感受时,王磊难掩激动地说:“我当时很想去西藏,即便海拔高,天气恶劣,但是当兵若是怕吃苦,就没有当兵的意义了。”
十七年坚守着国旗,千余次的升降,每周不断的训练,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用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着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的但当。国旗护卫队,在校园貌似平常的团体,却也是最为“特殊的存在”,青春路上,一身军装,脚步铿锵,器宇轩昂。十七年来,国旗护卫队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国旗换了一面有一面,旗绳换了一捆又一捆,唯一不变的,是那传递着的忠诚、责任和校园里按时升起、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责任编辑:李小女 审稿:彭恩仁 刘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