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景德镇陶瓷大学一方面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及时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担当奉献意识,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唱响抗疫主旋律上好第一堂“思政课”
“这次抗疫斗争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医护人员等最美逆行者,都是普通人,因为对国家的热爱,因为责任、才不惧生死挺身在前,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心存敬畏与感恩,并转化为报国之志。”2月3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2018级电子商务1班的同学们,在团支部“分享感动,共战疫情”线上主题团日活动中,表达了自己近日来的心声。
疫情期间,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景德镇陶瓷大学通过微博、微信、校园网站等新媒体转发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发布《致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的一封信》,鼓舞师生士气。学校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与1.4万余名学生隔空连线,在做好情况摸排、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通过线上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将抗疫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为学生上好2020年的第一堂“思政课”。

“同学们,这次的抗疫斗争,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坚强决心,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线上团日活动结束时,2018级电子商务1班班主任汪芯竹说。
学校积极发动身处祖国各地的陶大学子录制“微视频”,发出“我是陶大人,我承诺”线上接力活动,向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致敬,为武汉送上暖心的祝福,作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承诺。“我是陶大人,我在辽宁沈阳,为武汉加油!”“我在广东深圳,我承诺服从学校安排,绝不提前返校。”“我在山东……我在上海………”一声声祝福、一句句承诺从千百里之外汇聚成一股股暖流。身在陶大校园的国际学院留学生录制祝福视频,告诉他们远方的家人,中国人民有信心战胜疫情,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学校共青团还面向全校征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青春在抗“疫”中闪光”防疫网络宣传作品,号召同学们通过文学作品、视觉作品、音乐作品等,分享所看到的、听到的防疫战疫的故事,交上一份特殊的“思政课”笔记。
发挥专业优势号召学生以“艺”抗“疫”
“同学们,我们虽然不能奋战在抗疫一线,但我们能否用自己的专业,为抗疫做点什么?”作为艺术类院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发挥办学特色,号召师生结合专业特长,用画笔开展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创作,为抗疫斗争加油鼓劲。
短短几天时间里,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响应,从院长、教授、导师到普通师生,大家用各自所长以图达意,以画聚心,精心创作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素描、绘画、粉彩、海报设计及书法作品。《最美护士》《武汉加油》《战疫记》《平凡的英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栩栩如生记录了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奋战在一线的感人瞬间,表达了师生向狙击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的崇高敬意。

“画的过程中,几次忍不住掉下泪来,为了国家安定、人民安康,他们毅然奔赴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记录他们的付出与大爱,祝愿他们都可以平安回家。”作品《平安回家》创作者、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级陶绘专业彭轲怡表示。
家在陕西渭南的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级美术学专业学生高维斯佳,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还发动业余爱好画画的父亲一起,共同创作了《天使花开》《一个都不能少》等20余幅美术作品,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一份“爱”的助力。
画笔画出旌旗猎猎,创作精神击起战鼓雷鸣。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表示,看到师生的作品,很受感动,“这是一次发自内心、打动人心的创作,同时也是一次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在这场特殊的思政课中更深刻感受到了爱国、感恩、奉献、奋斗。”
投身抗“疫”志愿服务用担当书写家国情怀
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多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主动到所在社区报到,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为战“疫”贡献青春力量。
家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的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王琪瑶,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值守在社区抗疫一线,协助社区做好出入人员、车辆登记和防疫知识宣传。从每天上午8:30忙到下午5:30,在锡林浩特白天平均气温零下15度左右的天气状况下,一天工作7个多小时。2016级雕塑专业学生曾绮梦不仅参加家乡江西宜春的疫情防控工作,还主动将自己的5000元奖学金捐献出来,用作村里的疫情防控,她说:“奖学金是国家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现在国家是困难时期,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应该为家乡的疫情防控略尽绵薄之力。”2017级法学专业学生陶长思是名退伍军人,但他退伍不褪色,主动联系昔日的战友,集体申请去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未被批准后,他转身投入到家乡防疫一线。在内蒙古、广东、宁夏、江西、河北、安徽、山西……等多个县市区,景德镇陶瓷大学青年学生身体力行在基层防疫一线闪光发热,为家乡群众安危构筑坚强屏障。

来自韩国的陶大设计学专业一年级博士生李夏延,心系中国心系学校,购买了900只kf94口罩,捐给学校。后她又协助景德镇市侨联采购了一万两千只外科防护口罩,并在物流紧张的情况下成功将这些口罩分批寄送到了景德镇。她说:“景德镇是我的第二故乡,很遗憾不能手挽手一起面对这艰难的时刻,但远在韩国的我一定竭尽所能。”
风雨中见真情,危难时显担当。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社团联合会以及学校多个班级网上发起了“风雨同心,共抗疫情”爱心募捐活动,组织同学们为武汉捐款,以一己之力奉献爱心。爱国、爱校、爱家,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陶大学子以迅速、有力的志愿服务文明实践,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检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人文关怀暖人心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你们的家乡——灵秀的荆楚湖北,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是包括你们在内的所有湖北人,用责任与担当为全国人民构建出一座抗击疫情的血肉长城。每天看着疫情新闻播报,每个身处湖北的陶大学子,都时刻牵动着陶大师生们的心....”疫情发生后,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时间与湖北籍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健康等情况,向每位湖北籍学生发送了《致湖北籍学生的一封信》。同时,学校还向186名湖北籍学生每人发放了1000元生活补贴。
为全面、详细掌握学生信息,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工部门就每一位学生现居住地、假期行程、目前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等,建立了学生防控工作台账,做到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开展三类沟通:与学生本人保持沟通,关注特殊学生动态,形成细致关怀;与班干团干保持沟通,做好各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形成工作机制;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争取理解和配合,形成管理合力。疫情期间,每个学生班级建立了家长微信群,班主任和学生“唠叨”完,再和家长“唠叨”。有的学生向班主任“抱怨”说,今天被爸妈喊起来学习、运动,甚至被拉进厨房观摩做饭。

“宅”在家里,也要“宅”得身心健康。1月30日起,景德镇陶瓷大学面向全体师生开通线上心理支持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团队,每天12小时在线,帮助学生缓解和疏导情绪困扰及心理压力。同时,学校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发挥专业优势,组织专业教师录制了一批简单易学的健身视频,发布在学校官微上,方便学生在疫情期间进行居家锻炼,增强体质,获得了大量点赞和好评。
为确保2月17日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一些身在黄冈、仙桃等湖北疫情较重地区的老师,努力克服没有电脑和无线网络的困难,依靠手机和流量备课、授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线上教学工作。当得知这些老师身在湖北,同学们一上课就发出了急切的关怀与问候。一声声问候,一个个“隔空拥抱”,传递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更考验着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防疫,是战场,也是课堂,我们要用爱心、责任心上好育人这堂课,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江伟辉说。
原文链接:
PC端:http://jx.ifeng.com/a/20200225/8075705_0.shtml
手凤:http://ibiz.ifeng.com/8075705/news.shtml
客户端:http://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news.f?aid=cmpp_08989000807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