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据悉,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李伟应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会场组织方委托,特为此次国际盛事创作青瓷作品礼器《盛世和合》摆放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场新闻发布厅。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全球瞩目的国际盛会。《盛世和合》陶瓷礼器尊,摆放在“一带一路“主场会议主席台背景墙,再一次证明,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显性符号,在中国与国际对外交流过程中,一直充当着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项举足轻重的文化名片。
作品《盛世和合》历时二个多月,采用釉下影青釉浮雕雕刻工艺,成瓷后再在瓷上施以釉上描金综合装饰。这件作品高69cm,直径53cm,以礼器尊为造型,显得端庄厚重,彰显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以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表达对各国友好邦交国家及国际友人的尊重。作品以“太平有象,和合世界”为主题创作,主体元素为象耳、高山、大海。“象耳”寓意吉祥,象征和平;“高山”代表了坚定的意志和气节、高尚的德行与品格,是社稷稳定、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大海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代表着理想、永恒、生命的力量、宽广的胸怀、自由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团结、互联互通、携手共建美好未来。高山和大海寓意着“一带一路”国家山水相联,情感交融,文明互通,应合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象耳通体描金,口沿与底足回形纹描金的手法,表现作品的优雅与华贵,象征和平与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
青瓷,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始于商周,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早的瓷器品类。作品整体纹饰与画面采用青瓷浮雕雕刻技法,层次分明、釉色丰富,釉色结合宋代湖田影青和龙泉粉青的特色,温润柔和、晶莹通透,表现出作品的温柔敦厚、委婉含蓄。
景德镇在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是中国对外宣传的窗口和重要名片。特别是现当代国际交流和重大事件上,景德镇陶瓷,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的重要礼品和重大历史事件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符号。1915年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陶瓷绘画作品和徐顺元的镂雕龙船,远涉重洋双双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1932年,雕塑大家曾龙升的孙中山雕像获得美国芝加哥国际大奖;建国后十周年二十周年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各大瓷厂制作的建国纪念瓷;改革开放时期唐自强雕塑作品《六鹤同春》作为国礼赠送泰国国王;何叔水、赖德全的《源·脉》作品赠送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大陆的“和平之旅“;雅典奥运中国之家的专用瓷、北京奥运会专用瓷;上海APEC会议专用瓷;……这些沉淀了千百年历史的陶瓷艺术作品,通过各种渠道,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李伟老师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成立了“景德镇市青瓷艺术研究院“,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去梳理和研究,推动青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作品《盛世和合》,能够入驻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就是李伟这么多年创作研究的结果,是景德镇青瓷传承有序、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的又一里程碑。作为陶瓷文化的追随者,李伟深知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他说自己早已有了一颗青瓷心,青瓷含蓄、内敛、柔和,青瓷的颜色就是他内心的颜色,它通透温润,就像他自己对青瓷的矢志不渝和锲而不舍地追逐的静心创作、纯粹之心境。
上一篇:【中国江西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认真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直播
下一篇:【中国江西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启动2019年度资产清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