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0日下午,《中国高等教育》杂志总编辑陈浩在我校陶艺中心报告厅演讲,此文节选自陈浩总编即兴脱稿演讲的录音整理稿,文稿未经本人核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现在有很多同志对改革的欲望不强,没有改革的冲动和主动性、积极性。现在高等教育面临新的矛盾是什么?从大的方面来讲,应该是:“高等教育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当前最根本的困难。我认为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改革突破艰难、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矛盾突出。我们讲高等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自身现代化水平不高这个矛盾。为什么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其他好多领域?国家现在正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家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是教育现代化的工程,呼吁国家要投入。但是高校自身也没有举现代化旗帜,只是说到2010年初步实行现代化,但却没有路线。
我觉得高等教育现代化不光是教育硬件建设设施的现代化,更重要的还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再一个矛盾就是我们新时代体制创新型人才迫切要求与我们整体教师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十分尖锐。教师创新能力、意识不强要培养真正有创新的人才就难了。还存在地方高校的问题,主要是:为地方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能力不足;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提高;可以说我们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前不久《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写教育如何摆脱危机,却没有找出医治的药方来。有人说现在教育存在着公民集体失望的危机,“办人民满意教育”不好办。对高等教育批评较多的是:“行政化管理色彩太浓”。但这也是它历史形成的原因,即使对这些部门级别取消,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地位就能提高么?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朱清时校长在南方大学说,学校不按行政方式走,但这些没有也是不行的。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找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的平衡,高校管理应该以学术管理为主,我们不能一概的说去行政化就能解决问题。高校就教学改革这些年好多部门也做了不少教学改革的工作,有些也有所成效,但我觉得都是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改革,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改革可以说是我们高等学校改革最核心、最本质的改革,教学改革传统上讲了五个偏:专业设置偏杂;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教学人文情怀偏颇;创新精神培养偏离。有些人觉得有道理,但是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仔细想想,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基本上还是原来老的体系、老的观念、老的方法还在运转。这也决不能说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当然有点责任,但是他的大环境,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没有顶层设计,各学校的教学改革有没有一个顶层思考顶层谋划顶层设计,我看很少看得到。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顶层设计的思想,很可能你越想接近某个目标反而离这个目标越远。现在很多人提出要进行教育改革,那么不改革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但很多人想改但不知道怎么改,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创造性远远不够,突破口在哪,很多人也在探讨,很多人包括周远清会长也认为教学方法改革很可能是个突破口,我也认同,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方法一改很可能其它方面都得改,能不能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有自己的理解,狭义上讲,那就是,在既定的目标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广义上讲,我觉得是涵盖各种学习过程,包括人才规格的重新确定,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更新,如何办大学,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还有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后两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大突破。
我去年说过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三句话,第一句,不能享受先进教学方法的学生很可悲;第二句,不会使用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的老师很可怜;第三句,不采用先进教学方法的学校的人才培养不可能生机勃发。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发展问题悲观失望,但从领导到老师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改革了吗?我改革得好吗?我对得起学生吗?我们是不是承载了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怕改革搞不好,搞不成,但现在很多人都在等待,我们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步入了深水区,有可能我们借国家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东风,对教育改革起一个长效推动作用。改革还有个个人能力问题,改革一定要有决心,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就要渗透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说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我们提高质量、提升内涵的重要动力,这点理解不难,但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那么,新一轮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的陈希同志前不久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就是用新一轮改革促进新一轮的发展。我想应该概括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那么我认为,教育改革首先应该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第二是激活体制和机制,国内这点做的不够,束缚改革的因素太多。周远清会长提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我们现在恰恰存在着人才培养在很多学校领导和老师心目中尤其放松的问题。从两个角度理解,教学改革不能取得根本突破一直是高校教育挥之不去的痛,人才质量离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差距很大,所以我们要想进行教育改革,过程和模式必须采取较大转型。还有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提升内涵和质量,提升内涵包括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当前人才培养结构上存在很大问题和矛盾,比如新老学科发展格局上,很多学校学科定位很不明确,盲目地好高骛远,而脱离特色办学路线,所谓特色,不是追求第一,而是追求唯一。
社会迫切需要的,发展也是长期需要的——学科带头人,也是他们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唯一的,展开一条新的思路,所以提升内涵必须落实到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和落实优化结构上来,教学改革我们学校认识还不深,提高人才质量、办学水平,学校的改革有学校的基本规律,高等学校人才质量标准出了问题,按原来的标准、思维对现在的人才、全世界所有高等学校都需要重新设计,我们现在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的途径改变了,信息化时代,脑子里的知识要会用、会学,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需要研究和实践。
[Page]
(2009年11月20日下午,陈浩总编在我校陶艺中心报告厅演讲,此文节选自陈浩总编即兴脱稿演讲的录音整理稿,文稿未经本人审核)
上一篇:坚定高等教育改革信心 增强改革欲望与能力
下一篇:坚定高等教育改革信心 增强改革欲望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