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
张颖)1998年,陈涛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随后进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职机械工艺员。由于母亲是中学教师,以及陈涛本人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喜爱,2000年陈涛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后留校,成为我校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名老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05年,陈涛老师在我校开设了第一门双语教学课程《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为了能给学生上好课,从备课到授课及课后与同学交流的环节,在陈老师眼里每一处都是不容马虎的。教师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备好第二天的课,陈老师常常工作到凌晨,电脑里下载了许多机械类的精品专业课件,一有空就给自己“充电”。开始双语课程的教学后,陈涛老师常常查阅机械类的专业英文字典工作至深夜。
“每讲一次课,我都能对我讲课的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也知道哪些地方同学们可能会难以理解。”随着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陈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自信。2005年上半年,陈老师作为学校第一批双语教学培养对象,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在这半年中,陈老师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国外课堂上师生良好的互动性也感染和启发了她。“陈涛老师上课的时候,大家听课的积极性都会比较高,平时不爱听课的同学都会竖起耳朵,下课了大家有问题也都会去问她。”提起陈老师,2010级机械设计专业的刘谋玉同学这样说道。一心一意上好每一堂课,是陈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和坚持。
不仅是在教学上,陈老师在下课后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朋友。”2008年,陈老师担任2008级机械设计专业3、4班的班主任,这也是她第一次当班主任。“当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陈老师帮助了我,没有她可能我当时就会辍学。”2008级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黎鑫感激地说。当时只身来到陶院上学的黎鑫,身上只有9千块钱,这些钱拿来交完学费,所剩不多的数目便是他的生活费。身上的钱快花完却无法向困难的家庭伸手时,举步维艰的黎鑫想到了自己的班主任陈涛老师。由于内向和自卑,黎鑫当时找陈老师都是委婉地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和老师交流的。在电话里,陈老师感觉到了黎鑫的焦急和灰心,下完课后,陈老师叫上黎鑫一起散步,和黎鑫聊了许多他家中的情况,逐渐稳定了黎鑫的情绪。“老师当时对我说,让我不要着急,许多困难都可以找到方法解决的。这次聊天让我想要辍学的念头打消了。”在这之后,陈老师帮助黎鑫找到了兼职,大一那年黎鑫申请到了助学金。大二时,黎鑫有了创业的想法,黎鑫和同学合伙在校门口开了“1+2”快餐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他的生活困难得到了缓解,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当时班上同学和陈老师关系都很好,大家私底下都叫她‘涛姐’,还会来寝室和我们聊天。毕业聚餐的时候,还有同学抱着她哭了。”回忆起这些,黎鑫开心地说,“她真是一位很有魅力的老师。”
不仅仅是在生活上,在对于学生考研问题上,陈老师也是不遗余力。大四的刘谋玉同学及他的哥哥都是陈老师带的学生,都上过她的专业课,哥哥已经读完研开始工作了,刘谋玉也决定考上海大学的研究生。陈涛老师热心地帮他讲解了很多学习上的难题。“我参加上海大学考研复试的时候,是陈老师帮我联系到了我特别崇敬的那位导师。”当时,有位上海大学的老师来我校交流,正好陈老师认识这位老师,知道学生刘谋玉的想法,陈老师便请该老师联系到了上海大学的那位导师。“也是机缘巧合,刘谋玉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自然会帮助他。”陈老师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机遇,作为老师,我肯定要帮助学生抓住机遇。”如今,刘谋玉已经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于陈老师,刘谋玉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真的是我遇到的最负责的老师之一。”
2013年12月30日,陈涛老师参加了我校青年教师基本功讲课比赛。悉心的准备,熟练的讲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她获得了此次讲课比赛的第一名。听课的督导对她说:“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你上课的互动氛围非常好。”面对这样的评价,身旁也有人劝她,教学工作已经有所成就,可以把重心放到科研上了。对于此陈老师却说:“相比起教育工作,科研工作带来的回报确实要更为可观。可是我的本职工作仍然是老师,我很清楚我的重心在哪里。”
陈涛老师的热情和认真感染着学生,一心一意上好课,想学生所想,这是陈涛老师的坚持和梦想,也是每一个为学生着想的老师的坚持和梦想。
上一篇:我校学生与古田小学学生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下一篇:我校宁钢教授当选第四届江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