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明文)近日,我校校报记者团16名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走进北京劲松小学和中国青年报社,在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第三学期”。

队员讲解陶瓷历史与文化
让陶瓷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7月7日,北京劲松第三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乐开了花。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校报记者团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的指导下,他们体验了亲手做陶艺的快乐。作为奖励,他们还收到了队员们从瓷都景德镇带来的陶瓷娃娃和风铃。

手把手一对一教授拉坯技艺
“陶瓷是什么,陶瓷是如何做出来的?”,在“一对一”拉坯活动前,队员们走上讲台,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陶艺课,除了介绍陶瓷基本常识外,还通过图片、视频再现了陶瓷的制造过程。随后,队员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拉坯、盘泥条。

向劲松三小赠送核心价值观书法瓷瓶
实践队员张梦雅说,“这是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真正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不易,为了备好这堂课,一直熬到凌晨两点多,ppt改了很多遍,还请其他队员提了很多意见。看到这么多孩子喜欢陶瓷艺术,觉得作为一名陶院学生很光荣,辛苦一点也值得。”作为礼物的陶瓷娃娃、风铃是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作品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祖国的陶瓷文化,同时将核心价值观记在心里,付诸行动。
“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通过你们,孩子们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快乐,也领略到瓷都景德镇的魅力,希望以后有机会带孩子们去瓷都开展夏令营活动,实地学习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感受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劲松三小李老师说。

队员听取中青报首席记者、体育部主任曹竞新闻写作培训
争做有思想有担当的校媒记者
7月8日,受中国青年报社邀请,实践队员们来到中青报社,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董时,首席记者、体育部主任曹竞,校媒联盟会员部主管蔡华丽等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员,实践队指导老师向中青报新媒体中心赠送了由学生记者精心设计制作的青梅瓷板logo。

参观中青报报史长廊
在上午举行的培训讲座上,曹竞结合20余年的体育记者经历,分享了解析世界杯的关键词,如“等待、战争、信仰、图腾、精神、星座”等。通过对足球不同视角的解读,他告诉队员们,记者就是“杂家”,唯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洞察能力,以及对新闻理想的执着追求,才能成为一名优秀记者。

中青报记者向队员讲解摄影技巧
听取讲座后,队员们实地参观了中国青年报的报史画廊,了解了中国青年报的办报历史。报社工作人员介绍了中青报在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时在稿件策划、版式设计、采访安排、构思创作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并讲述了《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我要读书——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小平您好》等知名摄影作品创作的幕后故事,让队员们获益匪浅。

中青报副总编董时与队员交流
如何改进青梅手机客户端,更好地运用新媒体为师生服务?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队员们结合我校青梅瓷韵的运营情况,各抒己见。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董时出席座谈会,对我校青梅手机客户端的运营、推广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作为特色鲜明的全国高校校媒联盟主席团单位,陶瓷学院的青梅团队能结合学校特色创办栏目,发挥同学们的艺术专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推广活动,成为全国各高校学习的榜样,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做好栏目,服务师生,并尝试设计开发青梅文化衍生品,让青梅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向中青报新媒体中心赠送青梅瓷板
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纷纷通过微信、微博表示,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收获很多,开阔了眼界,坚定了自己的热爱,今后会更加努力,争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优秀校媒记者。
上一篇:团省委领导看望我校暑期社会实践队
下一篇:我校本科招生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