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一个老党员的抗日战争亲历记
时间:2014-09-30  点击:[]  作者:明文  来源:本网

本网讯(明文)编者按: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南京大屠杀发生77周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9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0日为烈士纪念日,12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革命者献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为了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那段不堪回首也不能忘却的历史,我校离休老领导、亲历抗战的老党员王水贤亲述了那段岁月。

我叫王水贤,生于19277月,今年88岁。我祖籍是河南林州市,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我的祖父是一名铁匠,靠走家串户修理农具维持生计,后来,全家逃荒,来到山西黎城的一个村子里定居,我就是这里出生的。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黎城县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19382月,日军突破东阳关,占据黎城县城,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实施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暴行。

同一时期,两名八路军身背大刀到达我们村,召集群众宣传抗日政策,发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号召。两名八路军访贫问苦,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号召老百姓支持抗日,并在村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一共有3名中共党员,我父亲便是其中之一。

在党支部和八路军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根据年龄,分别成立了抗日救国儿童团、青年抗日救国会、老年抗日自卫队,全村人民抗日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

抗日救国儿童团的任务是在村外站岗,放哨,盘查可疑陌生人,由于当时年龄较小,我也加入其中。同村还有五个同龄的小孩,我们除了放哨站岗外,还负责帮八路军送粮食,每天要挑40斤粮食,走20公里路程。

194111月,日军第四次扫荡,搜山时,我父亲被抓了,敌人严刑拷打,逼我父亲说出八路军在哪里,粮食藏在什么地方,我父亲什么也不说。他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敌人没有达到目的,便当着全家人的和10多户邻居的面,用枪托将我父亲活活打死了,父亲牺牲时才36岁。和我父亲一起被抓被打的共有3人,还有一名非党群众。

后来,村子里的一个老头、一个年轻人、还有我也被日军抓了,日军把我们带到一个山头上,那是他们的营房,把我们三个用绳子绑在一起,拿了东西给我们吃,引诱我们说出八路军和粮食的所在。我们又渴又饿,但都没有说话。后来,日军把我和老人放了,留下了那个年轻人。那天夜里,我们从山林里往村子里跑,慌不择路,山路很差,遇到陡峭处,我们不得不坐在地上往下溜,等到村里,身上的棉衣全破了。后来,那个年轻人也从日军那里逃了出来。

1942年春的一天,我的妹妹出生了。日军又来扫荡了。我要负责去离我们村10里路拿情报,了解日本打到什么地方来了。两面全是山,我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也没有睡觉了,跑着到了临村,发现一个人也没有,房子在冒烟,日军到哪个村都要烧东西,我知道日军就在这个村子,马上要到我们村了。

 我赶紧往回跑,到了村子后,把消息告诉给全村人,这样往返跑了二十里路,我肚子疼的受不了了。眼看日军就要到了,村子里的群众大部分已转移了。

我们搀着年迈的祖母,母亲抱着妹妹,我挑着被子,二弟挑粮食,三弟挑锅碗,那一年,我15岁,二弟12岁,三弟9岁,我们转移的非常缓慢,我肚子疼的厉害,走不动了。我怕连累家人,就说让家人先走,我随后再追。我们刚走出村,日军就从村里另外一头进了村,我们离日本人只有三里路。

幸好日军没有追我们。我们到了山里休息了一夜,天一亮,有很多日军的飞机,飞的很低,在找我们。我们没有水喝,出生没几天的妹妹,就在这次逃难的路上死掉了。我们一直熬到中午,遇到了村里的邻居,要了点水,才终于活了下去。

抗战胜利前的1945年初,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村里的民兵。当时党还处于地下状态,开始只能和介绍人直接联系系或指定专人联系,以防暴露。连我母亲都不知道我是党员。我负责保管全村的地雷、手榴弹等武器弹药,到训练时发给个人。我们村里十来个民兵,配合八路军打游击,打地洞,埋粮食。

抗战胜利后,由于革命、建设需要,我积极听从上级组织安排,陆续担任义务教员、村公所文书、制安主任、副村民委员会主任、农会主席、人代会主席等职,1981年,调至景德镇陶瓷学院,任工会主席,1988年离休。

编后语:“勿忘国耻”在呼唤“记忆接力”,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和年龄,也不会忘记亲人的模样和冷暖,同样,一个民族怎能忘记自己的屈辱和苦难。记忆也许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苍白无力,但它却不断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只有更多的年轻人接过记忆的接力棒,才能杜绝历史悲剧的重演。

(本文在采写过程中,部分背景资料参照《白马奋驰——黎城革命老区纪事》、《黎城十四年抗战史话》两书。)

 

上一篇:我校在高邑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工作站
下一篇:我校隆重举行庆祝重阳节暨祝寿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