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8月1日上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景德镇陶瓷大学、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巴里坤县人民政府、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分指挥部、景德镇陶瓷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举行。本次大赛共征集到三千余件参赛作品,经过线上初评和线下终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文创陶瓷创新设计”“艺术陶瓷创新设计”“环境空间陶瓷创意设计”“概念陶瓷创意设计”以及“新疆新瓷”五类金、银、铜奖作品共88件,其中全场大奖作品1件。在此期间,入选作品以及金银铜奖获奖作品同步在哈密市博物馆公开展出,供大众参观和行业间交流学习。


颁奖典礼由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委副书记马向辉主持。

大赛颁奖典礼由哈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冬明致欢迎辞。
胡冬明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参赛者和各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高度评价大赛对推动哈密乃至全国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产业升级及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意义。他表示,本届大赛是哈密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文化润疆”工作,以陶瓷设计为媒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哈密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继续深化陶瓷艺术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发展,使本届大赛成为一次展示中华陶瓷文化魅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盛会。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雅芳在致辞中指出,自大赛创设以来,始终肩负着弘扬中华陶瓷文明、促进设计创新的使命。“新瓷”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正是对以平顶山等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产业在西部转型发展的有力呼应。她强调大赛不仅是展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前沿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中国外文局将与哈密、平顶山以及景德镇等陶瓷产区共同持续深化陶瓷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拓展交流合作渠道,向世界更精彩地讲述中国陶瓷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力量与叙事话语。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在致辞中表示,陶瓷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载体与文化符号。本届大赛参赛艺术家们以新视角、新理念、新创造重构陶瓷的语法传递出自身理念和情感,众多获奖作品大多充分展现了大美新疆尤其是哈密市、巴里坤县的历史人文、民族风情、自然景观、特色物产等内容。是对“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生动诠释,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实践,彰显了陶瓷艺术在文化润疆工程中的独特价值。他指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陶瓷材料向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云霞教授代表学校致辞。她表示大赛以“CHINA·中国”之名,不仅是对陶瓷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的深情致敬,更蕴藏着一份将民族智慧推向世界舞台的深沉期许。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创作者们不仅扎根于中华优秀陶瓷文化的深厚土壤,更以开放的胸襟拥抱前沿设计理念与科技手段,为我们呈现出陶瓷创意设计与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文化交融、文明互鉴、民族团结的陶瓷艺术设计新面貌。景德镇陶瓷大学将继续敞开学术怀抱,深化与哈密及全国各陶瓷产区的紧密合作,共同构筑陶瓷艺术研究、创作与传播的坚实高地。

周少华教授向哈密市捐赠陶艺瓷板画《清代哈密地图》。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赛组委会主任宁钢教授深情回顾了大赛举办八届以来的发展轨迹:“大赛自创办以来,以景德镇为起点,先后来到景德镇、上虞、潮州、汝州、禹州、敦煌,再到哈密;大赛从小到大,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国内赛事到如今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的陶瓷艺术设计师参赛,“CHIN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赛已经逐渐成长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赛事。历届大赛成功探索了陶瓷艺术与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涌现出大量兼具学术价值与产业前景的优秀作品,有效推动了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宁钢指出本届大赛移师哈密,获奖作品对哈密以及新疆丰富的历史遗存、独特的自然风貌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与艺术升华。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更为多元,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更为紧密,展现了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显著增强,体现了创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
宁钢在点评的最后提出对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三点期待:一是扎根文化,更要超越文化,陶瓷设计不能止步于纹样复刻,而要用当代语言重构传统;二是拥抱技术,更要守护匠心。AI生成设计、低碳烧制技术是工具,但陶瓷的灵魂永远是“泥与火的艺术”。希望青年设计师们既敢用新技术,更坚守“手作温度”; 三是服务产业,更要引领生活。陶瓷不能只是博物馆的展品,而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期待未来出现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让艺术真正走进日常。期待“CHINA·中国”大赛永葆活力,持续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颁奖典礼现场公布获得金银铜以及全场大奖人员名单,随后颁奖嘉宾分别为获得银奖、金奖、全场大奖的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哈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冬明为全场大奖获得者颁奖。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雅芳、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明新、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云霞为金奖获得者颁奖。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银娇、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若梅、景德镇学院副校长方漫、巴里坤县委书记于俊伟为银奖获得者颁奖。

获奖代表刘光甫发言

颁奖典礼上举行了第八届和第九届承办城市交接仪式。大赛组委会主任宁钢教授代表组委会向第九届承办城市湖南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代陆授大赛会旗。

嘉宾和获奖者代表合影留念
颁奖典礼结束后,莅临现场的领导嘉宾和获奖代表一同前往哈密市博物馆展厅参观了第八届“CHINA·中国”(哈密)陶瓷艺术设计大赛作品展。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雅芳;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明新;大赛组委会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二级教授宁钢;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云霞;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银娇;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若梅;景德镇学院副校长方漫;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二级巡视员林胜国;哈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冬明;巴里坤县委书记于俊伟;巴里坤县委副书记、县长瓦里汗•托合提买买提;湖南省醴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代陆;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夏高生;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齐喆;武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管家庆;湖南陶瓷协会会长黄小玲;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张金伟;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二级教授陈汗青;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二级教授肖红;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朝晖;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叶建新;浙江大学教授周少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正安;深圳职业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黄文浪;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刘乐君;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王振芳;深圳润扬集团副总经理倪鹤琴;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绿色低碳委员会主任勾雪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景德镇陶溪川艺术中心特邀驻场艺术家(加拿大籍)雷菲力;美国纽约市立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教授(加拿大籍)何善影;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系主任马丽娃;景德镇市非遗协会副秘书长冯双燕;旭日(白兔)陶瓷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助理黄晓睛;旭日(白兔)陶瓷有限公司集团总厂副厂长操龙;胜中科黛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代军;佛山东鹏卫浴集团副总经理谭浩深;文华汝瓷创始人朱宇华;河南九道汝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延芳;河南唐钧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单春明;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卞正林;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孙少雄;河南日报传媒事业部主任张建华;河南日报传媒事业部记者王文雨等嘉宾莅临颁奖典礼。
参加大会的还有河南省工信厅、文旅厅,平顶山市、许昌市等有关领导和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成都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平顶山学院等高校领导及陶瓷行业协会、陶瓷企业专家学者;以及本次大赛的评委、获奖代表,哈密市、巴里坤县有关企业和部门负责同志、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下午还举行了新疆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座谈会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大赛组委会主任、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宁钢主持。座谈会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副书记马向辉向各位专家详细介绍了巴里坤县的基本情况。随后,来自政府、高校、产业界及国内外陶瓷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新疆哈密陶瓷资源开发、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展开深度研讨。最后,宁钢教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莅临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们表示由衷感谢。

座谈会场景

大赛组委会主任宁钢教授主持座谈会并总结发言
(责任编辑:陶梦飞 审稿:兰茜 陶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