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院的青年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是“陶瓷黄埔”还是“陶院现象”,无不渗透着陶院青年的朝气。在走过一百零五年历史的陶瓷学院里,陶院青年也须时刻铭记,“诚朴恕毅”是我们剪不断的情愫,因为“诚朴恕毅”曾伴随着学校披荆斩棘,也定会引领学校继续劈波斩浪。
我校在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时将“诚朴恕毅”立为校训,细细琢磨,其理念历久弥新,催人振奋。
《论语》里感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青年人不该忘却历史,陶院青年应当缅怀陶瓷教育先贤。“诚朴恕毅”校训的恢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是对陶瓷教育先贤的追思,又何尝不是陶院青年的情愫呢?其实,细细观察我们发现,百年校史中,我校早期的几任校长,都曾在青年时代即执教我校。张浩出任我校早期第一任校长时34岁;邹如圭到我校任教时也是34岁;章继南27岁到我校任教,31岁担任校长;舒信伟29岁到我校任教;汪璠25岁就开始任教于我校。除此之外,“诚朴恕毅”校训提出时担任校长的邹俊章,虽然我们尚未考证具体生辰,但根据他1925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到我校任教,1931年英逝,可以初步判断也应当是青年人。今天,我们恢复“诚朴恕毅”的校训,是对教育先贤的最好告慰,更是对中国陶瓷教育的再次“宣言”。
陶瓷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陶瓷,就是在传统中创新,延续两千年不绝。即使是我校早期那六任青年校长,虽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也没有改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反而促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将陶瓷行业发扬光大,将陶瓷教育做大做强的信心。这难道不是陶瓷教育先贤剪不断的情愫吗?这一情愫,归根到底,就是对“诚朴恕毅”的人生情怀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 校团委 彭恩仁)
上一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设计钟情釉瓷画—毕民贞的创业故事
下一篇:我校首批赴法交换生顺利开始海外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