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暑期“三下乡”】考古文博学院“守护文化,传承文脉”社会实践队赴乐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4-07-12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文/付雨鑫 肖煜 图/王远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月2日至8日,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守护文化,传承文脉”社会实践队赴乐平市众埠镇南界首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界首小学博爱陶艺教室,实践队面向小朋友进行陶瓷文化宣讲,考古文博学院陶瓷文化宣讲团成员、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汤浩淳为孩子们介绍了古代瓷枕的历史以及文化价值,以活泼生动的形式为小朋友们讲授陶瓷知识。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陶瓷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加深了他们对陶瓷文化的记忆。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付雨鑫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为题,介绍了乐平古戏台和赣剧文化,向小朋友们科普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使小朋友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实践队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在现场展示了陶瓷文物修复过程。小朋友们对此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现场互动氛围热烈。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小朋友了解陶瓷修复的基本知识,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爱护和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实践队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驻众埠镇界首村第一书记柯大为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内现存的历史遗迹,如古戏台、马氏宗祠、清朝时期的贞节牌坊遗址、居民粮仓等,对南界首村的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期间,实践队队员们对村民进行了随机调研,深入了解村民们对本土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对于当地文物保护方面的意见建议等。

参观村内历史遗迹时,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南界首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紧密相连,息息相关。1930年7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乐平众埠镇南界首村宣告成立,军部设立在界首村马氏祠堂,建军典礼主席台设在古戏台,革命烈士方志敏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乐平抗敌的故事也在赣剧中以戏曲的方式传承了下来。在南界首村,红色文化依托历史遗迹被传承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在南界首村红色文化气息的感染下,实践队队员们在古戏台上合诵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表达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站在古戏台上,背靠着斑驳的木柱和飞檐翘角,队员们的朗诵仿佛穿越时空,将那份坚定的信念和炽热的情感传递给艰苦奋斗的革命先辈。夜幕降临时,实践队在村礼堂为村民们放映了红色电影《建党大业》。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艰难与不易,让村民们在光影之间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此外,为助力乡村振兴计划中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实践队在村礼堂向村民们开展了题为《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宣讲,并发放宣传单,旨在促进村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举行文明健康的民俗活动,共同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

在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不仅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宣讲、陶瓷文化宣讲,进行陶瓷修复展示,还通过调研走访、发放问卷,加深了对南界首村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认识,感触颇深。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财富,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才能发扬光大。我们要结合本土特色文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刘小清 吕丽芳)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队赴乐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喜报!我校在全国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雕塑展上取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