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杨仁民 汪镇朝 图/杨仁民 李锦杰)7月4日,管理与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井冈山开展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队员们通过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陵园、井冈山博物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小井红军烈士之墓、大井朱毛故居、黄洋界、八角楼、朱毛会师广场等革命遗址与红色教育基地,探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伟力。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祭英魂”。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队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仿佛看到了万千忠骨为国献身的场景,并怀着对先烈们敬仰的心情为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默哀过后,实践队员来到了整体呈“山”字造型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实践队员都不由地感慨道:“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

实践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厅默哀

实践队重温曾志同志革命故事
来到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和小井红军烈士之墓,队员们瞻仰缅怀革命先烈。实践队员余曦带领实践队在曾志同志的雕像前分享曾志同志生前的革命故事,“曾志同志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队员余曦有感而发。
追寻红色星火,赓续红色血脉
步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队员们参观博物馆并深入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历程。队员谢汶锦在此为实践队讲述“党的初心使命”的微团课,“井冈山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理想信念宗旨的历程,见证了中国革命武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史。”随后,实践队来到南山公园的火炬广场,望着这座巨大的火炬雕塑和“星火相传”四个红色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几个字也变得具象化,实践队员的内心也被先烈的革命火焰点燃。

实践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展微团课

实践队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重温入团誓词
在朱毛会师广场,队员们观看朱毛会师的雕像,仿佛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实践队员眼前。队员们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里面对团旗庄严宣誓,以重温入团誓词的方式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意志。
重温峥嵘岁月,奔赴复兴征程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爬上黄洋界,看着保留至今的哨口工事,黄洋界保卫战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队员们在八角楼看着这个简朴的房间,难以想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部著作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也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队员程江源感慨道:“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浩浩九州,一文一墨都是盛世”。

实践队在黄洋界

实践队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诵读《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凌然”。实践队步入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大井朱毛故居,深感党的历史的厚重。这两座简朴而庄重的建筑见证了毛泽东同志和革命先烈们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辛历程。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实践队员们满怀激情诵读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充分展现了实践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井冈山红色剪纸作品展示
实践队员们通过线上云游红色数字展馆、线下实地走访调研后,以剪纸的形式制作了《毛泽东同志旧居》《井冈山红旗》《胜利的号角》《星火相传》《朱毛会师》《五指山》《江西井冈山》等9幅4开大小的井冈山相关红色主题剪纸作品,每一幅红色剪纸都是队员对先烈们的敬仰,更是对先烈们高尚品质的传承。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将化精神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刘小清 吕丽芳)
上一篇:喜报!我校在全国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雕塑展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下一篇: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2024年中层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领航”培训班开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