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管理与经济学院 朱若檬)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连日来,我校管理与经济学院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班学生在指导老师周爱平的带领下深入陶瓷博物馆、文创园区以及陶瓷企业等地开展陶瓷认知实习,在实践中深化陶瓷理论知识。

陶瓷工程实训中心手工陶艺制作

陶瓷工程实训中心拉坯
第一周,同学们来到陶瓷工程实训中心,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排放整齐的陶瓷制作机器,划分清晰的区域和正在认真创作的老师。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同学们都不由地纷纷发出赞叹,赶紧拿出手机记录下当下的画面。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指导老师带领大家对陶瓷制作工艺中的可塑成型、建筑陶瓷线生产、窑炉烧成等进行详细了解,并体验手工注浆、拉坯等陶艺制作技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六大工序里,令同学们觉得最为困难的便是拉坯,尽管老师十分详细地讲解了具体步骤,但实际上手操作并不容易。首先,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取一定量的陶泥,在拉坯前要进行揉泥,其主要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的气泡以手工的搓揉方法排出,并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烧成过程中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揉泥不是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这个前期准备中,起初大家因为是第一次体验感到新奇而十分起劲,但在反反复复做这个枯燥而费力气的动作后,抱怨声与揉泥声交织,一旁的老师只是笑着说道:“不体验一次,你们怎会知道其中过程的不易,你们今天能拉出一个基本形状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在揉完泥后,同学们跃跃欲试。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有些同学因为没控制好转动的速度而飞溅了一身泥巴,有些因为定中心这一关键步骤没有做好而导致作品歪歪扭扭。“没关系,大不了再重来一遍!”虽然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但大家都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为自己鼓劲,在慢慢摸索下,逐渐掌握了技巧。在作品烧制前,大家用海绵、刮刀、刷子等工具将它们进一步打磨修饰,并用不同的颜料在上面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再进行上釉、补釉。虽然大部分同学不擅长绘画,但是都认真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当同学们亲手完成的陶瓷作品从窑炉中取出时,便顾不得还没彻底冷却的烫手温度,将作品拿到一旁细细欣赏,虽然还不够完美,但还是爱不释手,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互相分享成果与心情。

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

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
来到中国陶瓷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边听着解说,一边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从古老的青花瓷到现代的彩绘瓷,从素雅的白瓷到华丽的釉里红,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目不暇接。虽然隔着玻璃罩,但同学们似乎能感受到中国陶瓷的历史变迁及文化内涵,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在其中探寻陶瓷的发展历程,学习古陶瓷历史文化,还能了解陶瓷工艺各时期的特点及其工艺价值。

参观陶溪川景德镇工业遗产博物馆

参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参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
在陶溪川文创街区和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大家参观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走近景德镇深厚的御窑文化,感悟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仿佛看到了那些勤劳的工匠们,在炉火旁辛勤地劳作,用双手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

参观观宋陶瓷名坊园展厅

参观观宋陶瓷名坊园展厅
同学们怀着对陶瓷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来到了著名的名坊园。第一站是景德镇德韵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进入公司,大家就被各式各样精美的陶瓷作品所吸引,每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随后,大家移步至观宋陶瓷展厅,展厅内陈列着宋代至今的各种陶瓷珍品,从古朴典雅的青瓷到色彩斑斓的彩瓷,每一件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观国瓷馆

参观国瓷馆二楼展厅
离开观宋陶瓷展厅,同学们又来到了景德镇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的国瓷馆,这里收藏的瓷器更加精美绝伦,其中不乏国宝级作品。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每件作品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让同学们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还有幸走进了生产车间,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陶瓷从泥坯到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感受到陶瓷制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他们也了解到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在资源整合与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陶瓷产品。


参观“瓷的旅程”——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
来到我校“瓷的旅程”——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各式各样的陶瓷作品琳琅满目,它们或端庄典雅,或生动活泼,或古朴厚重,或轻盈飘逸,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诉说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同学们沿着展区的指引,一步步走进这个陶瓷的奇幻世界。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和它所具有的跨越国界的力量,在这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观念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陶瓷艺术世界。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用眼睛去捕捉每一件陶瓷作品的艺术美感,更是用心灵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文化底蕴。每当讲解员介绍到某个关键点,或是展示某件珍贵的陶瓷作品时,同学们都会围上前去,聚精会神地聆听。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场单向的讲解,同学们对于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向讲解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他们询问关于工业遗址保护的问题,担忧着这些历史的瑰宝是否能够被妥善保存下来;他们讨论着陶瓷文化传承的困境,思考着如何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还关心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希望能为这座城市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讲解员们对同学们的提问总是耐心解答,他们不仅分享了专业的知识,还分享了自己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在这种互动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和温度。


在实习的尾声阶段,同学们怀揣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围绕制瓷历史、传统制瓷工序、陶瓷装饰工艺、传统陶瓷器型、传统陶瓷纹饰、瓷业习俗、陶瓷技艺与文化传承等主题进行实习成果展示。他们精心分工,有的负责查找历史文献,还有的专注于陶瓷器型和纹饰的研究。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他们埋头于书海只为将最真实、最生动的陶瓷文化呈现给大家。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后,他们通过PPT、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大家在实习、查找资料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详细阐述了景德镇制瓷历史的悠久与厚重,传统陶瓷纹饰的寓意和象征,从古代的官窑、民窑到现代的陶瓷企业等,让大家从多方面感受到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
认知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意犹未尽,表示这次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期待着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陶瓷文化。大家纷纷认为,在认知实习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提升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独特魅力,对陶瓷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陶瓷认知实习是一次难忘且充满启发的学习经历,不仅仅是对陶瓷制作技艺的学习,更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宝贵机会。”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1班的刘乐琪感叹道。“这次陶瓷认知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深刻了解了陶瓷工艺制作流程,借助这个机会,更加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与内涵。”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2班的李晶说道。指导教师周爱平表示,作为2022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的学生,大家对陶瓷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展现了管理专业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特质。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学习陶瓷文化的热情,学好理论知识,增强实干本领,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本次陶瓷实践活动得到了管理与经济学院及相关单位的热情关注与大力支持。管理与经济学院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给予学生学习发展的机会。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加深学生们对陶瓷行业的认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们倾囊相授、悉心指导,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这种以实践出真知这一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知识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刘小清 吕丽芳)
上一篇:我校举办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级决赛
下一篇:阿克陶县土陶技艺传承人研修班在我校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