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的制瓷艺术传统成就了他的艺术之梦

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学习炼就了他独特的陶瓷艺术语言

他将自己对传统文化和人生的理解融和到陶瓷艺术创作之中

通过泥的塑造和火的煅炼,幻化为精美异常的陶瓷艺术佳作

人物专题片《泥与火的艺术》

将带您走近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教授

聆听他的创作感悟,感受他的个性魅力

江西经视《收藏中国》2月21日晚七点整特别呈现,敬请关注。
(友情提醒:请在有WIFI的环境中打开)
宁钢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而优美,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盛名。他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陶瓷艺术语言,将绘画语言与陶瓷的材料语言和技术语言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陶瓷绘画的新语言模式。


他认为创新应该是在表现形式上,在内容中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并加以独特的反映,既富有新鲜的生活气息,又具有新的精神因素,作品的内容有深刻的思想境界,有高尚的情操品位和艺术情趣。


宁钢对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他的作品“文气”足,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说到,一个陶艺家,如果缺乏较高的文化修养是难以做出寓意深刻而包含美感的作品的,因此,陶艺家自身的充实、提高,力求获得完美的修养已经成为势所必然,要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与民族审美特征的陶艺作品,必须广泛学习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使自己的作品具备一种内劲外秀、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雄健潇洒、清秀而含蓄的内涵,而这种美感正是一种个人审美意识和修养的具体表现,是直接影响作品素质的极重要的关键。




宁钢的陶艺作品既受传统陶艺的影响,又充满浓郁的现代时尚的情调,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工艺技法的精湛,也可以领略到丰富的大自然色彩的变化。


他善于将现代审美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活力的艺术品。宁钢将自己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对人生的理解融和到自己的陶瓷艺术创作之中,通过泥的塑造和火的锻炼,幻化为精美异常的陶瓷艺术佳作,他的作品被诸多博物馆等公私机构和个人收藏、市场也十分看好。



宁钢
博士,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华国家级陶瓷大师联盟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文艺争鸣》、《美术与设计》、《中国陶瓷》、《文艺研究》、《装饰》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二部、主编艺术和设计类教材16部。
重要展览:
1989年陶艺作品《鱼戏》由中国文化展览公司收藏
1990年陶艺作品《京剧脸谱》由日本恩巴近代博物馆收藏
1997年陶艺作品《金秋》由中国文化部收藏并作为文化交流巡回展
1999年陶艺作品《仲夏》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1999年陶艺作品《归》获北京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大奖赛金奖
2000年陶艺作品《秋韵》获首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0年陶艺作品《红梅》入选韩国东方陶艺展,翌年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1年陶艺作品《夏韵》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
2002年陶艺作品《秋硕》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2年陶艺作品《雅趣》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送法国展览
2006年陶艺作品《秋艳》入选泰国国际陶艺展
2007年陶艺作品《荷塘月色》被文化部选送参加中国现代陶艺赴墨西哥文化交流展
2008年陶艺作品《秋荷》被中国文化部、教育部选送参加法国陶艺展
2013年作品《祥和》被白金汉宫永久收藏,受到伊丽莎白女王亲自接见
2014年作品《敦煌艺术之一》《敦煌艺术之二》入选视觉中国瓷上敦煌中国陶瓷大展,并在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展出
2014年向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作品《岁岁和合》
2014年作品《岁岁和合》《岁岁平安》陈列在APEC峰会主会议厅
2014年作品《岁岁和合》作为国礼赠送给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
2014年作品《和合》被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午宴后英女王陪习近平参观了皇家藏品,其中有两件作品《祥云龙纹》瓶和《岁岁和合》瓷盘为其创作
上一篇:【中国教育报】“陶瓷黄埔”以瓷为媒叩问转型之路
下一篇:我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