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吴洋 王明)“探访红色摇篮、传承长征精神”,7月5日至8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江西井冈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红军先烈纪念碑、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革命老区为路线,一路参观学习了井冈山的红色文化遗址,学习红色基因,接受思想洗礼。

7月6日,实践队来到红军先烈纪念碑,烈士墓的正面镶刻有“革命烈士之墓”,两边书写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大字。了解到先烈的英勇事迹,队员们感触很大,并在烈士墓前默哀,以表对先烈的缅怀。而后,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团誓词,以表对党的衷心,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


下午,实践队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踏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队员们跟随指导老师的讲解,重温“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等历史事件,学习中共中央在井冈山斗争中胜利的历史经验。实践队成员王明感慨到:“书信和墙壁上的‘革命胜利’等物件,真的将红色历史浮现在我的眼前,革命先辈们的艰苦深深震撼到了我。”

7月7日,实践队参观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随着空间的转移,来到那个火热的年代,通过旧物旧事与共产党领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毛泽东与朱德等人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起到的重要作用。“共产党人无论在如何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够永葆一颗积极奋斗的红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坚定坚持党的领导。”指导老师说道。


7月8日上午,实践队参观了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感受红军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与敌人作斗争的伟大革命精神。其中的一名红军女战士曾志让大家印象深刻,她为了小井红四军的建设,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队员们都为之感到敬佩。

随后,实践队前往了红军造币厂旧址,从当地人的的讲解中了解到,它铸造的“工”字银元,是红色政权发行在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第一批金属货币,造币厂的建立洞开共产党领导造币事业的先河,为后来红色政权乃至人民政府造币事业的发展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下午,实践队去到黄洋界,了解到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1965年5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实践队来到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了解到在黄洋界保卫战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性,守卫在黄洋界的战士们,运用有限的武器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奇迹,拿下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成功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八角楼,八角楼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重要的落脚点,实践队员们仔细观看这些抗战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参观了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址,了解到当年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批判了某些右倾悲观论调,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指明了接下来斗争的正确方向。

此次“探访红色摇篮、传承长征精神”赴江西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参观学习了一处处革命遗址,感受到前辈们抛头颅、洒鲜血的英雄气概,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幸福安康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前辈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发扬先烈们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革命精神,不负青春,不负时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责任编辑:刘小清 审稿:徐胤嫚 刘小清)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赴南昌开展“体悟红色文化,追溯英雄之魂”红色走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暑期“三下乡”】景德镇陶瓷大学法学系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南界首村关爱留守儿童,筑梦童心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