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张颖丹 图/蔡雅萱 王理弘)“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上饶革命烈士园区一片祥和的景象,谁曾料想在这片宁静土地上有那么一群共产党员为了同一个信仰而献身,至死不渝。正如毛泽东所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7月13日至15日,校报记者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江西上饶,饱蘸情愫地瞻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探访相关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述、采访、摄影、录制视频等方式,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7月14日上午,走过两边种植着苍劲挺拔松柏的马路,进入革命烈士园区。沿着石板小径,实践队队员来到茅家岭监狱旧址。古朴廊檐、墙角的蛛网,仅容身一人的牢房,简陋的通铺,茅家岭监狱旧址没有一丝粉饰过的痕迹,以它最原始的样貌冲击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心灵。集中营里一间间刑具房、禁闭室向实践队员们展示着革命烈士当时艰苦卓绝的处境。然而,面对严刑拷打的新四军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狱中组建了7个秘密党支部,秘密党支部犹如一根红线,把散落各个牢房的狱友团结起来,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插在黑狱中的红旗,带领革命志士向反动派的压迫奋起反抗。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如同一块血染的丰碑,伫立在每个参观者脑海中。
跟随讲解员脚步,穿林而过,实践队员们来到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四个展览厅,九个主题,队员们重温着这段生死磨练,血泪洗礼的岁月。昏暗的灯光映照墙面,墙上挂着皖南事变路线图,革命烈士像,跨越时空的历史文献及文物等史料,伴随着讲解员沉重而有力的声音,实践队员望着望着,眼泪便在眼眶里打转:烈士们,究竟是以怎样的精神和信仰挺过这段如炼狱般折磨的岁月,从而谱写出“肉刑折磨何所惧,数日还原又斗争”的悲歌?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是叶挺将军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气概;是无数舍生忘死的烈士坚定地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理想越远大,人的精神力量就越强大,信仰越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越坚强。正是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无数仁人志士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
茅家岭雷公山中腰上有一座刻着“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题词的高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耳畔蝉鸣阵阵,仿佛也在唱响埋藏在大地中苦难的歌谣。实践队员们郑重地向纪念碑鞠了三躬,并在烈日下面朝着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紧握右拳,用激昂雄壮的声音宣誓,传达对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信仰,缅怀英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
7月15日,实践队员前往赵匡院,傍晚时分抵达赵喜春自费建立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据悉,赵匡院美术馆是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八十二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赵喜春为弘扬我国红色经典和传统国粹文化,利用自家的老屋省吃俭用进行改建的美术馆。馆内墙上挂满了他亲手绘制的京剧脸谱和书画作品,各式京剧脸谱或浓或淡、或喜或怒,精彩纷呈。二楼展厅里,丹青溢彩,翰墨飘香,由国内多位书画家所画的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和英雄烈士人物等上百幅书画作品。
通过对赵喜春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红色教育基地艺术馆从去年年底开始筹备,百幅作品均由北京书法家通过邮寄方式送到赵喜春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解决红色作品展览场地,赵喜春和老伴商量后,将自家原本用来出租房间改造成展览厅,自费补贴水电费,又通过多方联系拉到红色书画作品赞助,创办过程中也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帮助,最终在今年五月中旬全部布置完成。谈及办这红色文化系列艺术馆初衷,赵喜春思索片刻,认真地回答道:“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带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而后步入共青团员,之后更是加入了共产党,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党需要我,我就要站出来。”
赵喜春始终坚持着党的标准和准则。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旨在庆祝建党100周年,表达对党的衷心祝福,同时激发大家爱党爱国热情。同行实践队员蔡雅萱感叹道:“赵喜春爷爷为我们唱国粹京剧时,我能看到他眼中闪烁着光芒,感受到他京剧的热爱之情。而爷爷在我们临走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校报记者团题写的书法作品:‘承先辈之信仰,献吾辈之青春’。是爷爷对我们的祝福和期望。信仰成就大写人生,有信仰的人逆流而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最终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据悉,八月中旬,该红色作品书画展将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地下室集中展出。
上饶革命烈士纪念园区质朴又肃穆,养在每一个上饶人的心中,流动在上饶这座红城的风里,育出无数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印记的青年人。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作为中华民族,遗忘了历史就如失去了信仰。今日的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是舍生忘死的先烈们拼搏来的,他们将国家放在心中的大义、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缅怀、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崇。对革命先辈的最好纪念,就是传承他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并把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张小将 审稿:徐胤嫚 张小将)
上一篇:管理与经济学院赴江西都昌县开展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管理与经济学院企业文化研习社赴浙江嘉兴探寻红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