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读乡村振兴 寻党史故事——记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1-07-15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 7月6日至9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浮梁县江村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脱贫攻坚暖人心

6日下午,团队来到江村乡人民政府,就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主题与基层干部座谈。座谈会上,队员认真倾听柏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长萍介绍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在朱长萍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同时也看到了国家扶贫政策是如何一步步精准落实。从2013年到2020年底,江村乡在县、乡、村干部的一对一帮扶下,脱贫工作得到有效的成果和进步。随后通过与当地年轻干部的交流和对话,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的不易,体会乡村振兴战略在江村乡的深入贯彻,以及居民的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好起来的。

实践队为柏林村的脱贫老人送上生活物品,倾听村委会讲述脱贫老人朱安光的故事。朱安光老人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加上无儿无女,随着年龄不断增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不好,长期的慢性病使得生活异常艰苦,曾一直是村里的困难户。

在对生活快失去希望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给予了他帮助。健康帮扶安居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等政策,使得老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房屋的摆设虽然简单但却干净整洁。当问到有什么感想时,老人沉默了良久,他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感谢中国共产党!

乡村振兴正当时

8日上午,团队前往江村乡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严台村考察。富春桥、庆云桥、古樟林、世隆堂、祠堂等遗址见证着这个古村落的千年历史。一个古油坊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古油坊里有两套设备,听村民说很早很早以前,附近村子的人都靠这个古油坊吃上油,但是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老设备慢慢没人用了,转而用上了机器榨油。用村民的话讲就是“又快,又省人工。”

但这几年,很多游客来村里,指名要古法榨出的油,贵点也没关系。这些老木头疙瘩,又开始咿咿呀呀转了起来。不知怎么地,大家的生活也在这木轮滚动声中,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今天,严台村在保持古村原有的生态风貌基础上,生活设施不断完善、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家在感受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8日晚,在柏林村文化广场大礼堂队员们为村民举办文艺下乡汇演,共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同时表达对当地居民热情接待的感激。江村乡政府工作人员、柏林村委会成员村民共80余人参加观看了晚会。

文艺汇演的内容丰富多彩,包含舞蹈、歌曲、相声等形式,其中包含铿锵有力的朗诵《可爱的中国》和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互动环节村民们积极参与听歌识曲游戏,一首首经典老歌诉说着老人们的青春,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是祖国繁荣昌盛最好证明。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

9上午,实践来到诰峰村,怀着对革命先烈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江式训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参观,内心深深地被革命先烈的事迹所感动,深切感受到革命烈士江式训顽强不屈的浩然正气,体会到了革命年代生活之艰辛。看着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同那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岁月一起印刻在脑海里,化作奋勇向前的无形力量。

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江式训革命烈士是伟大的,在后人的坚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他终于在英勇就义80年后魂归故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依然无法落叶归根,但是,他们永永远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队员们感慨万千,表示在未来定不忘初心,不忘历史,努力学习,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文/余俊 旋程晨 黄幸颖 唐思思 /张桂香 黄幸颖)

(责任编辑:张小将 审稿:徐胤嫚 张小将)

上一篇:艺术文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文化考察调研
下一篇:景德镇陶瓷大学吕品昌教授应邀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