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教务处 杨晓璐)6月18日上午,“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我校在国际学术报告厅设置了分会场,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艺术文博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教指委委员、师生代表共计100余人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形式在线观看启动仪式和第一讲内容。
启动仪式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艺术大讲堂是艺术学科的专业课、素质教育的通选课、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要弘扬主旋律,带动广大艺术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用心用情去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把有高度的事情做得更有温度;要融合再出新,积极推动文文、文理、文工、文医、文农、文理工农医的交叉融合再出新,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发挥艺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有能量的事情做得更有力量;要奋力开新局,坚持抓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技术方法、理论研究、质量文化、战略规划,推动艺术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把已锚定的事情做得更加坚定。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周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分别在会上作了发言,分享了各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实施路径。
观看结束后,我校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任郑铭磊表示,通过观看中国艺术大讲堂启动仪式上吴岩司长和教指委各位教授的演讲,我从全新的视角领略新文科的发展。新文科建设需要突出融合创新、守正创新、集成创新,注重多学科协同育人及和谐共生。在今后的新文科建设中,我们应该利用最新科学技术赋能设计创新、结合传统的东方造物哲学传承和谐共生的设计哲学、加强艺工结合与优势互补的统合思想,坚守中国精神和创造光耀时代的中国文化,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结合设计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把“设计+”的创新模式服务于人民大众,让新文科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陶瓷美术学院学生邓小菁表示,中国绘画超越影像,让我们看到独特的可游、可观、可居的家山家水,这是与西方绘画全然不同的。中国艺术大讲堂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而且给传统的中国艺术赋予时代精神。
设计艺术学院学生蔡毅煌表示,讲堂以浅显的语言、具体的条例清晰地向我们阐述了艺术的观点。“社会发展让艺术在生活中产生了新地位和新角色”对我印象最为深刻,以现当代中外艺术实践为中心,从本土艺术与文化传统中寻求艺术的本质与创新,并立足于传统文化,这是在探究艺术中所需要做的。
艺术文博学院学生邹还菡表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各个行业专家学者对艺术发展的重视,也明白了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在第一讲中,老师讲了山水画中的中国精神,也展示了他的艺术作品,能深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张力。中国山水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寄托与载体,身为艺术文博的学生,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也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争取为我国文博事业出一份力。
据悉,“中国艺术大讲堂”是教育部高教司委托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类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是加快新文科建设、推动高等文科教育提质创新的有力抓手,是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校在艺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江西省新文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艺术组)组长由我校宁钢教授担任,秘书处设在了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美术学”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陶瓷艺术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雕塑”等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绘画”“环境设计”等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责任编辑:雷月 审稿:计颖 徐胤嫚)
上一篇:学校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