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邵毓 图/余洁)6月27日上午,人文社科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在人文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皇窑博物馆举办景德镇陶瓷大学首届“外语+陶瓷”研究读书会。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余孝平应邀作了题为《“译艺与意义”——兼陶艺作品翻译赏析》的讲座。人文社科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及数十名外语专业教师聆听了讲座,并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

讲座上,余孝平首先就陶艺概念、陶艺作品的语义以及对译艺的认识作了介绍。他说,陶艺作品除作品艺术形态,还兼有艺术家借用文字命名来传达内心语义,恰到好处的作品命名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可以有效提升画面表现力、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对陶艺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把器型(含雕塑)、色彩装饰等陶艺作品符号语义进行语际传达,既要对艺术家作品反映的内容进行文字语义再现,又要将作品源语语境包含的典故、民俗、文化等进行语际转换,为目标语观者所认知和接受。他认为,陶艺作品翻译过程包含四个层次,即认识过程——语言过程——意义过程——翻译过程。
讲座最后,余孝平列举了他所做的一些陶艺作品翻译,并对作品名称翻译的缘由及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行了阐述,外语专业教师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陶艺作品翻译及如何将“外语+”这一概念运用于陶瓷领域的热烈讨论。
据悉,此次外语专业研讨会将为期七天,主题围绕“外语+陶瓷”展开,目的是为了在学校转型发展期间,让外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学习陶瓷类相关知识,更好地将外语与陶瓷相结合,积极融入学校特色学科,努力促进外语学科特色发展,提高学科影响力和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及陶瓷国际交流做出外语人的贡献。
上一篇:土耳其访问艺术家Betül Aytepe在我校举办陶瓷作品展
下一篇:科技艺术学院教师杨超荣获德国红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