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11月22日,“当代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和策略”研讨峰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出席并分别致辞。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林荣、副校长陈云霞,中国文物报社首席研究员李耀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孙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詹长法,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等出席峰会。

梅仕灿在致辞中向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文博考古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工程,做好新时代文博考古工作,对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此次峰会,广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文博考古事业的发展,深刻认识其内涵和价值,研究其方法和原则,总结其经验和启示,加速推进我国文博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为新时代文博事业寻求更加深层次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刘曙光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成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一带一路”实践和文明交流互鉴伟大工程中积极而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物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
峰会上,李耀申作了题为《博物馆:历史城市的动力源》、孙华作了题为《景德镇瓷业遗产的保护与展示》、詹长法作了题为《国际语境下构筑文博人才培育的新机制》、曹兵武作了题为《聚焦文物:历史视角与学科范式》、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作了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对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思考》、复旦大学一带一路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辉作了题为《东周时期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副院长张茂林作了题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博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深入研究探讨当代我国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和策略。(文/杨小玉 王歆怡 图/姚梦嫄 李林瞳 实习记者/雷月 蔡雅萱)

上一篇:江西省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篇:我校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