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郑晓江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时间:2007-11-27  点击:[]  作者:  来源:

           

1123下午2点,我校阶01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应学校的邀请,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大学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的精彩报告。全校辅导员、班主任及来自各院(系)200余名同学聆听了此次报告。学工部(处)部(处)长、团委书记曾德生主持报告会。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演中,郑晓江教授就“天之骄子”的生命困顿、拯救之道--推行生命教育、课程实践--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和对未来生命教育的展望四个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探讨。

      

首先,教授通过生动的课件资料,指出目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严重问题。如: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人生之方向与目标不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只专注于生活感觉而淡化生命意识,出现厌世,自卑,反差等种种困惑。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升华,一些大学生陷入了严重的网瘾,甚至发生暴力、自杀等轻视生命的行为,此可统称为“生命困顿”。“生命困顿”现已成为阻碍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教授从事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多年。他提出,大学生“生命困顿”的根本原因不是精神及心理上的不正常,而主要源于不正确的生命与生活态度。因此,推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高校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较强的生命认知能力。即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与“生活”、“自然生命”与“人文生命”等生命价值的内涵,明白人生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抛弃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企盼什么,拒斥什么等。在高校中推行生命教育,不仅应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同时还应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穿在大学各门课程之中。高校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人格感化、情感交融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互动环节中,教授就“如何普及生命教育”、“如何发现隐藏的困惑”等回答了师生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报告结束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最后,教授向学院赠送了个人研究专著。

此次报告使广大师生深受启发。同学们表示,郑教授的报告使他们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新的正确认识,今后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把握现在,珍惜生命。各位辅导员、班主任则表示,要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德育过程中,进一步把握育人方法,讲究育人艺术,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中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命和谐的世界.(文/李四妹查欣焰)

 

郑晓江,男,19576月生,江西万载人,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其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曾任南昌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南昌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总编辑、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江右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哲学与社会学系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实学学会理事。出版过20余部专著,发表过论文百余篇,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学术讲座数百次.

 

上一篇:材料学院举办“贯彻十七大精神”书法比赛
下一篇:研究生党总支举办第二期研究生党务工作干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