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媒体陶大
【江西教育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创作专题海报 用设计凝聚力量
时间:2020-02-10  点击:[]  作者:  来源: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从武汉向全国蔓延,肆虐的疫情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当前,防疫抗疫形势依旧面临挑战。在这个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时刻,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以特有的方式踊跃参与“抗疫”专题海报创作,用他们最真挚的热情、最智慧的创意,记录与创作最能反映当前科学防控、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公益海报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为战胜疫情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共同坚守好自己的“阵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作品名称:《封印》作者:黄小静(17视传学生)

设计说明:我们正在用有力的医疗措施控制疫情,封印病毒。

作品名称:《坚信爱会赢》作者:胡洁

设计说明:当前正值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通过作品想要表达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呼吁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祖国加油,坚信爱会赢!

作品名称:《抗冠状病毒—万众一心篇》作者:赵娟

设计说明:全国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作品名称:《请战书》作者:魏文卿

设计说明:疫情就是命令,医务工作者各自在请战书上按下指纹,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体现逆行者们医者仁心,抗击疫情,众志成城的决心和爱心。

作品名称:《共抗疫情》作者:赵一鹤

设计说明:以四只手臂相互紧握,象征我们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纯粹而富有力量。

作品名称:《加油中国》作者:李营伟

设计说明:汉字设计中包含“加油”和“中国”两个词语。面对疫情,为中国加油!

作品名称:《共抗疫情,中国必胜》作者:闫如山

设计说明:五只“胜利”的手势共同构成五角星的形状,象征着在疫情面前,国人团结一致、助力疫情防控,拥有中国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作品名称:《协力》作者:陈彦霏

设计说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的物资和精神支持都涌向武汉,体现了我们的极大热情。设计以人物的形象构成口罩的图形,喻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抗疫情。

作品名称:《病从口入》作者:曾婧(17视传学生)

设计说明:以蝙蝠的形象和人的嘴巴构成了正负形的形式,喻示这次疫情的产生和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

作品名称:《抗击病毒,从口做起》作者:傅钦怡(17视传学生)

设计说明:这次疫情的产生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交叉的“筷子”警告人类要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作品名称:《警告》作者:闫如山

设计说明:以正负形的形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和人的嘴巴结合,喻示病毒来源于食用野生动物,也代表病毒的传播以口中唾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以此提出警告。

作品名称:《承诺》作者:邹庆云

设计说明:抗击疫情需要全社会做出管控,学生要做的就是在接到通知前安静的在家,为共抗疫情履行自己的责任。

作品名称:《关注疫情—行篇》作者:黄慧

设计说明:利用“行”字进行字体设计,将其中的一个笔画“横”置换为“口罩”,代表着目前疫情期间,大家的任何出行都必须要佩戴好合格的口罩,保护好自己,安全大家。同时,“行”字的装饰使用的山水的纹饰,刚好凸现“行”的特点。

作品名称:《守护》作者:陈静

设计说明:设计以武汉黄鹤楼剪影为背景,被层层叠叠的口罩包裹,意在宣传“保护自己,守护家人”。

作品名称:《武汉必胜》作者:罗丹

设计说明:当前疫情严峻,医护人员拼命一搏,运用医疗手段全力救治,大家更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隔离病毒,万众一心。

作品名称:《言者见人—出门戴口罩》作者:齐霞

设计说明:源于在社会公众形象传播过程中,每个人虽然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见解,但当2020年1月武汉发生冠状病毒疫情时,需要更多人去管束好自己,出门戴好口罩,就是照顾好自己更是善待他人,也是隐喻不要乱发表错误言论,故整体设计采用剪影肖像图形布局画面,突出海报设计的主题思想“言者见人”,衬托出我们信息时代需要独立思考,传播正能量。

作品名称:《请佩戴口罩》作者:闫如山

设计说明:以交差的两只手构成口罩的形状,象征着保护。不止是保护好自己,更是为了保护他人,一只口罩,两种关爱,呼吁大家在疫情面前我们都需要佩戴好口罩。

作品名称:《易碎品,请保护》作者:付强

设计说明:以青花瓷瓶象征我们脆弱的肺部,在新型肺炎面前我们应像易碎品一样给予更加细心的保护。

作品名称:《抓住你》作者:索理

设计说明:把冠状病毒、蝙蝠和人的贪欲幻化成一个怪物,医生战士正在努力控制疫情,抓住它!

原文链接:http://www.jxedu.gov.cn/info/1015/147359.htm

上一篇:【景德镇在线】陶瓷大学校友用镜头和笔做好战“疫”宣传员
下一篇:【江西教育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用画笔致敬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