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媒体陶大
【中国青年网】李伟:坚守初心 矢志做好青瓷艺术研究 
时间:2019-04-19  点击:[]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景德镇4月19日电(曾晴)“我的初心是做好青瓷研究这件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青瓷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从求学到任教,李伟的脚步始终紧随中国青瓷艺术的发展。

李伟。受采访者供图

传承创新,做好青瓷艺术研究

2017年,李伟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成立了“景德镇市青瓷艺术研究院”,李伟表示:“我之所以发起成立青瓷艺术研究院,是因为如今做青瓷艺术创作的人很多,用青瓷这个材质做设计的人也很多,但是并没有人系统地去梳理和研究,推动青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设计。”

2019年,景德镇市青瓷艺术研究院被授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走进青瓷艺术研究院,眼前立刻被一件件充满着东方神韵的青瓷艺术作品所吸引。在这里,李伟讲述了他的“青瓷人生”。

李伟创作青瓷礼器《香云宝炉》中。受采访者供图

“那段时间晚上做梦都是在画设计稿”。2009年李伟受邀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用了半年的时间不断地构思画稿后,李伟完成了青瓷礼器《香云宝炉》的制作。“这次的创作将我艺术设计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香云宝炉》是一件集青瓷与描金装饰、半刀泥技法相结合的礼器,2018年被北京市政协收藏并永久陈列于北京市新政协大楼。也是因为这次的创作,让李伟对中国器物的理解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觉得西洋雕塑很棒,陶瓷器型很简单,在重新认识之后才感受到了它的博大。”

李伟擅长佛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他不断尝试和探索金属、木艺、漆艺等其他材质与青瓷结合的工艺。“我们系统化地研究青瓷,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它,能展现出时代下的青瓷艺术,而不是说把过去的东西再做一遍。”

李伟创作青瓷礼器《盛世和合》中。受采访者供图

在从事陶瓷创作以来,李伟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其中陶艺作品《莲语》于2015年获第十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现代组金奖,这件以泥条缠绕堆砌的陶艺作品表达着李伟创作时复杂的心境,莲的缠绕繁杂映射着万物多从一有,犹如思绪,亦犹如创作。

陶艺作品《莲语》。受采访者供图

“设计会受到很多的框架拘束,需要画很多很多的设计图,在里面找到最好的或者说最能呈现主题的一张。而陶艺创作则可以无拘无束,这是自我的,是自由的。”2018年,李伟的作品《祥云佛印》、茶器《福禄寿喜财》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传统组、设计组金奖。“在做青瓷创作或者看之前的作品时,我的内心是很安静、享受的,从来没有过厌倦,我感觉青瓷融入到了自己血液。”

作为陶瓷文化的追随者,李伟深知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在创作作品时,我想的不只是在做一件器物,而是与心在交流,是在做自己”,李伟说道。

青瓷如心,融入教学促进创作

从事陶瓷艺术创作20年,李伟早已拥有一颗“青瓷心”,“我觉得青瓷的颜色就是我内心的颜色,它很通透、温润,这也是我经常选择青瓷这种材质进行创作的缘故。”

将青瓷含蓄、内敛、柔和的一面与自己相结合,李伟让自己慢慢沉淀下来,静心创作。对待教学工作也是如此,他倡导自主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他在研究院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硕毕业生提供实践平台,也为社会上厌学、失学的青少年提供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帮助多名后进生恢复对学习的热爱。在他的指导下,有两名学生在2018年的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上获得了银奖和铜奖。“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它能让我‘永葆青春’,永远都会有激情,艺术创作需要青春、需要激情,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教学促进了我的创作,创作又更好的促进了我的教学。”

“在青瓷艺术学习与创作中,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虽然做了一些创作,但还远远不够。我认为青瓷艺术研究与青瓷艺术创作这条路还有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不断的去追求和探索”,李伟说。

原文链接:http://df.youth.cn/yczq/201904/t20190419_11931541.htm



责任编辑:曹远亮

上一篇:【中国江西网】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汪和平一行到江西师大科技学院考察交流
下一篇:【中国江西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启动“献礼五四 致敬青春”百场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