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本科教育60周年】有幸与陶大结缘——访1962级校友徐秋福夫妇
时间:2018-11-05  点击:[]  作者:  来源:

(文/温欣)“我在青年校友创业基金专场义拍现场呢。”徐秋福在电话里说道。赶来的记者见到一对年近80岁的夫妻相携着走出义拍现场。头上戴着一顶帽子的便是徐秋福,满头银发、脖子上系着丝巾是李美玲,两人携手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徐秋福一开始是从事会计工作,由于对美术的热爱刻苦学习,于1962年被陶院录取。徐秋福怀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来到富有深厚艺术气息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开启了他的求学之旅。“当时的陶院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远没有现在好,生活很艰苦,一个月生活费只有6块钱,早上吃不加菜的稀饭,中午的菜得留一半到晚上吃。徐秋福、李美玲夫妇二人共同回忆着。当年艰苦朴素的求学生活,培育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很尊重老师,尤其是我们当时的国画老师胡献雅和美术基础老师宁”老师深厚的艺术素养和传道授业解惑的魅力对他们影响至今。“当时的美术系实行落后淘汰制,专业不过关的学生都会被劝退,我们班最后只剩下26位同学。”毕业50多年的他们,现在依然密切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大事我们基本上都有关注,同学们一起交流情况

学校的培育为他们今后的工作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徐秋福和李美玲1966年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学校教给我的美术基础功陶瓷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受益终身。夫妻俩在广西一待就是20年,“广西不像景德镇有着丰富的瓷土等资源”,徐秋福说道。他们历经语言不通、硬件设施不足等困难,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主持研发的陶瓷高温结晶釉和陶瓷釉下贴花纸两个科研项目,填补了当地陶瓷艺术的空白。

1986年,恰逢人才交流的契机,徐秋福夫妇回到南昌来到江西教育学院(现南昌师范学院)工作,两人全身心扎进教育领域深耕。1989年,在两人的极力筹建下,南昌师范学院美术系落地而生,现已成为该校的主力学科。“在书本中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还要走进实践。”徐秋福神采奕奕说道。他们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极大热情,无论走到哪都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时刻学习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在徐秋福夫妇的艺术熏陶和指导下,他们的一双儿女在艺术领域小有成就。“我女儿也是陶大培育的。她1988年考入陶院现居加拿大,她的到加拿大人的喜爱。”李美玲说道。“我们班上这次刚好举办同学聚会,13个同学一回母校。自毕业后,陶院历经百般风雨,文革时期被撤销,到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再到现在的本科教育60周年,我们祝福母校越来越好。”李美玲简短而有力的话语,表达对母校的诚挚祝福。

责任编辑:李小女 审稿:徐胤嫚 刘灿彬


上一篇:我校开展学工服务系统及宿舍管理系统上线培训
下一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Ingolf Thuesen教授来我校讲学